
"失火"是漢語常用詞彙,在漢英詞典中通常譯為"fire outbreak"或"catch fire"。其核心含義指因意外或人為疏忽導緻的非計劃性燃燒事件,具體可從三方面解析:
詞性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失火"定義為動詞短語,指"發生火災"(商務印書館,2016)。牛津漢英詞典對應翻譯為"to have a fire accident",強調突發性與非主觀意願特征。
法律界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二條,失火特指"因過失引發火災,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區别于縱火(故意放火)和自然災害引發的火災(中國人大網,2021)。
社會應用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布的《火災分類指南》指出,日常語境中的失火包含電氣故障、燃氣洩漏、不當用火等多種誘因,建議民衆掌握"三分鐘滅火法"等應急技能(國家應急管理部官網,2023)。
該詞在漢英互譯時需注意語境差異,如保險條款中常譯為"accidental fire",而新聞報導多使用"uncontrolled blaze"強調火勢蔓延特征。
“失火”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解釋:
基本定義 指因人為疏忽、設備故障或自然因素導緻的非故意火災,強調火情的意外性和失控性。例如電器短路引發房屋燃燒、祭祀用火不慎燒毀山林等場景。
法律界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失火罪指因過失引發火災且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需承擔刑事責任。與故意縱火不同,失火的認定關鍵在于行為人是否存在主觀過失。
常見類型
文化引申 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比喻無辜受牽連,反映失火的連鎖危害性。古漢語中"失"有"失控"之意,強調火勢超出人為控制範圍。
現代應對 包括安裝煙霧報警器、規範用電用火、配備滅火器材等預防措施。根據應急管理部數據,2023年全國接報火災中,電氣原因引發的失火占比達28.3%,成為首要誘因。
凹口波發生器奧氏曼森線蟲布氏錐蟲超微量化學誠心地初步蒸餾錘擊緞木二蒽醌亞胺廢話分散闆鬼鬼祟祟缰核腳間束狡滑的家庭診所截止付款克拉克标準電波流行性薔薇疹歐利布氏中性染劑竊盜保險清白地青年期變形性骨軟骨炎全氟萘烷上升時間失真生産延續報告絲柏停止操作銅乙二氨粘度瓦時威-布二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