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ouble dealing
"狡滑的"(jiǎo huá de)是一個漢語形容詞,其核心含義指為人處世不真誠、善于僞裝或使用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從漢英詞典的角度分析,其英語對應詞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常見釋義及用法如下:
Cunning
強調精于算計、善于欺騙,常暗含利用他人弱點達成目的。
例:他行事狡滑,總能在規則邊緣遊走(He acts with cunning and always maneuvers at the edge of the rules)。
Sly
側重隱秘的詭詐,暗示表面無害但暗藏心機。
例:她露出狡滑的微笑,避開了關鍵問題(She gave a sly smile and dodged the key question)。
Deceitful
突出故意欺騙或誤導的本質,道德譴責意味更強。
例:狡滑的商人用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Deceitful merchants mislead consumers with false advertising)。
Tricky
在非正式語境中可指難以應對的圓滑,但貶義較輕。
例:談判對手提出的條件十分狡滑(The terms proposed by the negotiator were tricky)。
與“狡猾”的差異:
“狡滑”與“狡猾”常混用,但“狡滑”更強調“滑”的圓滑世故(如規避責任、左右逢源),而“狡猾”側重“猾”的奸詐詭計(如設陷阱、背信棄義)。英語中均可用 cunning/sly 表達,需依行為動機區分。
典型語境: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
将“狡滑”譯為 "cunning; sly; crafty",并标注其含“詭詐不可信”之義(商務印書館,2020版)。
《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
在 sly 詞條下釋例:"sly as a fox"(狡滑如狐),強調隱蔽的機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版)。
《英漢大詞典》(陸谷孫主編)
明确區分 cunning(狡猾)含“技藝性詭計”,而 sly(狡滑)更重“隱秘性”(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版)。
英語對應詞 | 情感強度 | 典型行為 | 適用對象 |
---|---|---|---|
Cunning | ★★★☆ | 精心設計的欺騙 | 政客、策略家 |
Sly | ★★★ | 隱蔽的推诿或心機 | 同事、熟人 |
Deceitful | ★★★★ | 蓄意欺詐或背叛 | 商人、騙子 |
Tricky | ★★☆ | 難以應付的圓滑 | 條款、問題 |
《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生動刻畫其狡滑的交際手段(sly social maneuvering),表面熱情實則算計。
※ 引自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狡滑的”在漢英轉換中需結合行為動機(隱秘性/欺騙性)及語境褒貶選擇對應詞,其核心始終圍繞不真誠的機變與利己傾向。
“狡滑”是“狡猾”的異形詞,但在現代漢語規範中,“狡猾”是标準正确寫法,“狡滑”屬于不規範的寫法。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辨析,可以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規範語文教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