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缰核腳間束(habenulo-interpeduncular tract)是神經解剖學中的重要傳導通路,連接丘腦缰核(habenular nuclei)與中腦腳間核(interpeduncular nucleus)。該結構屬于邊緣系統組成部分,主要參與調控單胺類神經遞質釋放,涉及情緒調節、應激反應及生物節律等生理過程。
從漢英對照角度解析:
缰核(habenular nuclei)
位于丘腦背内側的對稱核團,分為内側缰核與外側缰核。其英文術語源自拉丁語"habena"(意為缰繩),因其形态類似馬缰。該結構通過接收來自隔核和杏仁核的輸入,參與負性情緒編碼。
腳間束(interpeduncular fasciculus)
指連接缰核與腳間核的軸突纖維束,英文對應"fasciculus retroflexus"。該束纖維在冠狀切面呈弓形,貫穿中腦頂蓋區,傳遞乙酰膽堿能和谷氨酸能信號。
功能特征
該通路通過調控中縫背核5-羟色胺能神經元和多巴胺能腹側被蓋區,影響抑郁症、成瘾行為的神經機制。實驗顯示光遺傳學激活此通路可誘發焦慮樣行為(引自《Nature Neuroscience》第18卷)。
臨床關聯性
在阿爾茨海默病病理模型中,該束路的退變與膽堿能功能障礙相關。影像學研究證實其在重度抑郁障礙患者中存在白質完整性異常(《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2020年報告)。
權威參考文獻:
缰核腳間束(Habenulopeduncular Tract)是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神經纖維束,連接缰核(Habenular Nuclei)與腳間核(Interpeduncular Nucleus),主要參與内髒調節和神經信號傳遞。以下是其關鍵特征和功能:
解剖結構
缰核位于上丘腦的缰三角内,分為内側和外側兩部分。其傳出纖維向腹尾側延伸形成缰核腳間束,終止于中腦的腳間核。内側缰核發出的纖維數量明顯多于外側缰核,且集中于束的中心區域。
纖維分布與終止
該束在行經中腦被蓋時,部分纖維轉向背内側,終止于縫際核群(如中縫背核)。此外,部分纖維還參與中腦網狀結構及乳頭體的聯繫。
功能意義
缰核腳間束是上丘腦-中腦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能通過腳間核間接調節内髒運動核團(如迷走神經背核)和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研究還表明,該束與情緒調節、應激反應及獎賞機制相關。
别名與相關術語
該結構在文獻中也稱為“後屈束”(Fasciculus Retroflexus),英文對應術語為“Habenulo-interpeduncular Tract”。
如需更完整的神經通路細節,可參考《解剖學報》及上丘腦相關研究(來源:、2、6)。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