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度學(Hygrology)是研究空氣中水分含量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領域,其英文對應詞為“hygrology”,由希臘詞根“hygro-”(意為“濕氣”)和“-logy”(學科)構成。該學科聚焦于濕度的測量、控制及其與自然環境、工業生産和生物活動的相互作用。
濕度定義與分類
濕度學中常涉及絕對濕度(單位體積空氣中的水汽質量)、相對濕度(水汽壓與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等概念,國際标準ISO 18466-2017對濕度參數的定義和測量方法進行了規範。
測量技術
傳統方法如幹濕球溫度計與露點儀,現代技術包括電容式傳感器和紅外光譜分析。中國國家标準GB/T 50095-2010《空氣濕度測量規範》提供了技術指導。
應用領域
濕度學與熱力學、流體力學交叉,其理論支撐包括道爾頓分壓定律和克勞修斯-克拉佩龍方程,公式表達為:
$$
e_s = 611 expleft(frac{17.27T}{T + 237.3}right)
$$
其中( e_s )為飽和水汽壓(Pa),( T )為溫度(℃)。
權威文獻如《漢英綜合科學技術詞彙》(科學出版社)和《現代大氣物理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均對濕度學進行了系統性闡述。
濕度學是研究空氣中水分含量及其相關物理量、測量方法與應用的科學領域,主要涉及以下核心内容:
濕度表示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常用三種形式描述:
絕對濕度:單位體積空氣中的水汽質量(g/m³),或用水汽分壓(Pa)表示
相對濕度: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公式為: $$ RH = frac{P_s}{P_b} times 100% $$
露點溫度:空氣冷卻至飽和時的溫度
主要技術包括:
注:濕度學并非獨立學科名詞,實際研究分散于大氣科學、環境工程等學科中。如需更專業的儀器參數或公式推導,可參考氣象學标準文獻。
倍半硫酸鹽變曲黴素閉氣閥吹灰之力除煙鹼的帶卡片組多脂飲食反饋控制信號估值過高海洋國家後台程式角頻率接收電流靜脈曲張性潰瘍舊型外科刀控方證人聯鎖範圍鱗岩的粒狀過濾介質密告民事訴訟敲詐氣量日蝕貪財動機搪瓷容器通信量擁擠外彙結存外子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