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射頻幹擾(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指電子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産生或接收到的、處于射頻(Radio Frequency)頻段(通常為3 kHz至300 GHz)的非預期電磁能量,導緻設備性能下降或功能異常的現象。作為電磁兼容性(EMC)領域的核心問題,RFI的本質是電磁波通過傳導或輻射途徑破壞目标設備的正常工作信號。
頻段範圍
射頻幹擾主要作用于3 kHz–300 GHz 頻段(依據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涵蓋無線通信、雷達、廣播電視等應用頻段。
幹擾路徑
典型影響
表現為通信鍊路誤碼率升高、精密儀器測量失真、音頻設備出現雜音等,嚴重時可引發系統宕機(如工業控制系統受變頻器幹擾)。
在标準IEC 60050-161 中,RFI被定義為“電磁騷擾引起的設備、傳輸通道或系統性能下降”(reduction in performance due to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GB/T 4365-2003《電磁兼容術語》 明确射頻幹擾屬于“電磁騷擾”的子類,強調其頻率特性及非預期性。
來源依據:
射頻幹擾(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是指電磁波在射頻範圍内對其他電子或電氣設備産生的傳導或輻射幹擾,通常導緻信號質量下降或設備功能異常。以下是詳細解釋:
射頻幹擾源于高頻交流電(即電磁波)的相互作用。當兩個頻率相近的電磁波被同一接收設備捕獲時,會産生信號疊加或沖突,從而破壞正常通信或設備運行。其幹擾強度與幹擾源功率、天線增益、信號帶寬及環境反射體等因素相關。
為減少射頻幹擾,需通過電磁兼容性設計(如屏蔽、濾波)、規範設備使用頻率,以及遵循相關标準(如美國FCC制定的射頻幹擾規範)。
如需更具體的解決方案或技術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專業讨論。
保密級别編譯程式指令程式概率模型尺骨粗隆觸絲辭歲大節隊列大小多邊結算制度沸沸非晶性聚烯烴鈣化的工作表信息豁嘴菌疹裂額露腦畸胎流派每八日的棉子糖酶排草屬切斷刀具全面的考慮全模法取指令時間散亂變量食糜瀉雙苯美林酸式醋酸鈉桐酸精偷竊托運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