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grains of sand; sand grain
砂粒(shā lì)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解析
砂粒指岩石風化或破碎後形成的細小顆粒,粒徑通常在0.0625–2毫米 之間(地質學标準),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等礦物質。其英文對應詞為"sand grain",強調單顆沙子的個體形态。
語義構成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專業定義
地質學中,砂粒屬于"沉積物粒度分類" 的中間層級,介于粉粒(silt)和礫石(gravel)之間。其粒徑範圍依據國際标準(如ISO 14688)定義為:
$$ text{砂粒直徑} = 0.063 , text{mm} text{ 至 } 2 , text{mm} $$
來源: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岩土工程分類标準》
應用場景
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砂礦資源報告》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
定義砂粒為"a small particle of sand",強調其微觀個體性。
鍊接:牛津詞典官網
《地球科學術語詞典》(中國科學院)
明确砂粒的粒徑阈值及礦物組成,區分于“粉塵”或“碎石”。
鍊接:中國科學院術語數據庫
國際土壤科學聯合會(IUSS)
在土壤質地分類中,砂粒含量直接影響土壤通透性與肥力。
鍊接:IUSS土壤分類指南
注:粒徑标準可能因應用領域(如工程學、土壤學)略有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
砂粒是土壤或地質學中常見的顆粒物質,其含義和應用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砂粒指由石英或礦物構成的細碎顆粒,常以單粒形式存在。其結構松散、通透性強,但保水保肥能力較差,礦質養分含量較低。在土壤分類中,砂粒粒徑通常介于0.05-2mm之間,是砂質土壤的主要成分。
漢字“砂”與“沙”在《說文解字》中同源,現代用法側重不同:“砂”多指人工破碎的岩石顆粒,“沙”側重自然形成的水邊細粒。英語中統一譯為“sand”。
注:如需更詳細的地質粒徑分級标準,可參考《中國土壤分類系統》等專業文獻。
編制程式變質岩不聽命令的財神穿孔檢索觸覺性失語單電位陰極動火許可證多道程式設計隊列二地址碼服務信道蓋侖氏繃帶鍋爐管間接勞務效率差異膠質形成烴機密傳閱文件進氣通風計日制合同絕熱反應器軍備可調電刷寬大的拉沙洛西曆史法學曼陀草萘卡因排放全狄賽爾式三甲戊胺雙角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