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V-belt pulley; V-grooved pulley; V-pulley
三角皮帶輪(Triangular Belt Pulley),在機械傳動領域特指一種帶有特定截面形狀溝槽的輪狀機械零件,主要用于與三角皮帶(V-Belt)配合實現動力傳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結構特征:
輪體外緣加工有與三角皮帶截面形狀(梯形)相匹配的環形溝槽(V形槽),通過楔形效應增大皮帶與輪槽的接觸面積和摩擦力,防止打滑。
來源:《機械設計手冊》(第五版),成大先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年,第12篇“帶傳動”章節。
傳動原理:
作為主動輪或從動輪,通過三角皮帶的張緊力産生摩擦力矩,将旋轉運動及扭矩在軸間傳遞,適用于中心距較短、傳動比要求穩定的場景。
來源:ASME B29.1-2011《V-Belt Drives and Sheaves》标準規範。
槽型标準:
常見槽型包括A/B/C/D/E等型號,對應不同皮帶寬度和角度(通常為34°或38°),需與皮帶型號嚴格匹配。
來源:《機械工程師手冊》(第三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年,第6章“傳動件設計”。
節圓直徑(PCD):
決定傳動比的核心參數,指皮帶在輪槽内彎曲時的中性層所在直徑。
來源:GB/T 13575.1-2008《普通V帶傳動》國家标準。
典型應用:
廣泛用于電動機、内燃機驅動設備(如風機、水泵、機床、農業機械),尤其適合中高功率(≤300kW)、轉速≤25m/s的工況。
來源:《機械設計實踐指南》,張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性能優勢:
相比平皮帶,具有傳動效率高(可達95%)、噪音低、抗振動能力強的特點,且允許較小的帶輪直徑。
來源:美國動力傳動協會(PTDA)技術白皮書《V-Belt Drive Efficiency Analysis》。
來源:《英漢機械工程詞典》(第四版),清華大學編,國防工業出版社,2020年。
三角皮帶輪是一種用于機械傳動的帶輪,通常與三角帶(V型帶)配合使用,實現動力傳遞和轉速調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三角皮帶輪表面帶有梯形凹槽,其截面呈V形,與三角帶的楔形結構匹配。這種設計通過增大接觸面積和摩擦力提升傳動效率,同時防止皮帶打滑。
采用皮帶輪傳動公式計算轉速和直徑關系: $$ d_1 cdot n_1 = d_2 cdot n_2 $$ 其中,(d_1)、(n_1)為主動輪直徑和轉速,(d_2)、(n_2)為從動輪參數。例如,主動輪直徑200mm、轉速1440r/min時,從動輪轉速760r/min則直徑需≈378.9mm。
如需更完整的型號尺寸表或計算案例,可參考、5、7中的國家标準及公式推導。
表調度常事查詢系統垂直方向對偶線性規劃對燃室法-隆二氏萎縮附錘轉轍器高階曲線高頻滴定光譜輻射度瓜尼埃裡氏小體黃道帶闌尾的累恩氏法聯級操作偶校驗巯基肉桂酸軟件盜版潤絲審判失誤雙扭線網絡雙頭螺紋雙圓抹镘逃同步控制差異發電機微凹的圍城打援未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