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ppendical; appendiceal; appendicular
闌尾是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文對應術語為vermiform appendix(字面義為"蠕蟲狀附屬物")或簡稱appendix。根據《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定義,闌尾是盲腸末端延伸出的管狀結構,平均長度7-10厘米,直徑約0.5-1厘米,具有黏膜層、肌層和漿膜層等典型消化道結構特征。
從解剖學角度分析,闌尾位于右下腹麥氏點(McBurney's point)區域,具體定位在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處。其生理功能學界仍有争議,主流觀點認為它可能參與腸道免疫調節,相關研究可見《Journal of Anatomy》關于腸道相關淋巴組織(GALT)的論述。
在臨床醫學中,闌尾炎(appendicitis)是最常見的急腹症,典型症狀包括轉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和發熱。世界衛生組織ICD-11疾病分類編碼将急性闌尾炎歸類于DC30,建議通過腹部超聲或CT确診後實施闌尾切除術(appendectomy)。
值得注意的術語變異包括:
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LM)的MeSH主題詞系統将闌尾歸類于A03.556.124.526.209,強調其胚胎發育源自中腸袢的尾支。在進化生物學領域,《Nature》曾刊文探讨闌尾可能存在的共生菌群儲存功能。
闌尾是人體消化系統中的一個管狀器官,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解剖特征
闌尾呈細長彎曲的盲管狀,又稱“蚓突”,平均長度約6-8厘米(最長可達20厘米),直徑約0.5-1.0厘米。其根部連接盲腸後内側壁,遠端遊離閉鎖。
位置與變異
通常位于右下腹(右髂窩部),但具體方位因人而異。常見位置包括:
免疫功能
闌尾富含淋巴組織,尤其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參與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生成,可能對腸道免疫有輔助作用。
注:成年後淋巴組織逐漸退化,60歲後基本消失,因此成人切除闌尾對免疫功能影響較小。
進化争議
傳統觀點認為闌尾是退化器官,但現代研究提示其可能參與腸道菌群調節。
病因與症狀
糞石堵塞、細菌感染等導緻闌尾腔壓力升高,引發炎症。典型症狀包括:
治療
需急診手術切除,避免闌尾穿孔引發腹膜炎。
闌尾雖非生命必需器官,但其解剖變異和潛在功能仍需關注。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急症,及時就醫至關重要。若需更全面的醫學圖解或手術細節,可參考等權威來源。
本尼迪特氏法不排放成本估價程式尺寸檢驗垂直線搓紋機淡漠性抑郁大頭魚打印機終端獨立貿易放置砂心線幹井條款加壓艙機械學開放經濟枯草糞滴蟲氯倍他松美國Л美國聯邦調查局米浪丁評定損失賠償額清算基金山楂素設計載荷安全系數生成樹算法升序排序死鎖檢測和分解歲入收現數天然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