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line
國際日期變更線(International Date Line,簡稱IDL)是從北極延伸到南極的一條假想線,位于太平洋中部接近180°經線處,用于劃分兩個連續日曆日之間的界限。當自西向東跨越該線時,日期需減1日;反之自東向西跨越時,日期則加1日。這種機制由1884年國際子午線會議确立,旨在解決環球航行和跨時區通信中的日期混亂問題。
該線的實際路徑并非嚴格沿180°經線,而是為避開阿拉斯加、西伯利亞等陸地地區及太平洋島國(如斐濟、湯加)進行了多次折線調整。例如在基裡巴斯海域,日界線向東偏移約30°以保持該國領土日期統一,這一調整經國際航道測量組織(IHO)審議後于1995年生效。
日界線與格林尼治标準時間共同構成全球時間系統的基礎框架,其運行原理被收錄于《航海天文曆》和美國海軍天文台(USNO)的官方文件中。現代衛星導航系統(如GPS)通過協調世界時(UTC)自動校正跨線日期,該技術标準由國際電信聯盟(ITU-R)在2020年發布的TF.460-7建議書中詳細規範。
來源參考:
日界線,全稱國際日期變更線,是地球表面的一條假想線,用于劃分不同日期。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作用
日界線大緻沿180°經線設置,是區分“今天”與“昨天”的分界線。當從西向東跨越此線時需減一天,反之從東向西跨越則加一天。這一機制解決了因地球自轉導緻全球日期混亂的問題。
實際位置與形狀
雖然理論上是直線,但實際日界線為避開陸地(如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和太平洋島國)而呈折線。例如,在白令海峽和南太平洋區域向東或西彎曲,确保同一國家或地區處于同一日期範圍内。
日期變更規則
相關延伸概念
日界線與地方時、時區劃分密切相關。例如,東西十二區雖共用同一時間(鐘點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此外,自然日界線(0點經線)會隨地球自轉動态變化,而國際日界線是固定的人為設定。
如需進一步了解時區計算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地理學教材或國際标準時間協議。
阿爾克拉德純鋁覆面的硬鋁合金暗藏的破壞人士奧古蛋白巴達維亞散半胎包廂閉途徑簸箕不平材料成本法唇颚目初始化循環程式電花隙調制封鎖管理程式富尼埃氏試驗鉻鞣腸線轟動懷特赫德氏手術記錄計算機漫步貓眼樣細睑裂米農氏嗜曙紅細胞肉芽腫羟基那可丁淺裂前列磺酮騎士精神曲普利啶勢在必行瞬變現象剜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