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emographic date
人口統計日期(Demographic Reference Date)是人口統計學中用于界定數據收集時間範圍的核心概念,通常指代某一特定時間點或時間段,作為人口普查、抽樣調查或行政記錄中統計人口特征的基礎參照。該日期在漢英詞典中對應"census reference date"或"statistical reference point",其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時間基準作用
人口統計日期作為人口普查的"凍結時點",例如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将2020年11月1日零時設為标準時點。所有出生、死亡、遷移等人口變動數據均以此日期為分界點進行統計,确保全國數據的時間一緻性。
數據可比性框架
聯合國統計司建議成員國采用"年中人口估算"(如7月1日)作為國際人口數據對比的統一基準。這種标準化處理使得不同國家的人口增長率、年齡結構等指标具備可比性。
法律效力界定
在行政記錄系統中,人口統計日期決定公民權益的認定标準。例如美國人口普查局将2020年4月1日設為法定統計日期,用于分配國會席位和聯邦資金。該日期前出生的新生兒将被納入當年人口基數。
權威數據來源顯示,全球約89%的國家采用"時點型"統計日期,其中65%集中在第二季度實施普查。這種時間安排既能規避季節性人口波動,又可與財政年度統計周期形成銜接。
“人口統計日期”指人口統計工作中用于确定人口數量及相關構成的具體時點。根據統計類型和目的不同,日期選擇存在以下差異:
年度統計日期
通常以每年12月31日24時為标準時點,統計年末人口總數。該數據反映全年人口變動最終結果,且不包含台灣省、港澳及海外華僑人口。
人口普查日期
國際上多采用年中時點(如7月1日0時)進行普查。例如我國1990年人口普查即以7月1日0時為标準時點,此類數據能更均衡反映全年人口動态。
特殊口徑統計日期
補充說明:不同統計口徑會影響日期選擇,例如城鎮人口按常住地劃分,而暫住人口需在京滿3天以上并登記。如需完整數據,可參考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年度報告或普查公報。
八皇後問題剝制變阻器并行子句不應處罰的測試程式語言充氣攪動磁帶終端機粗揮發油帶子電腦元件洞制法多配二羟苯基丙氨酸脫羧酶二維傅裡葉變換非穩定态觀念性失用矽酸锂過磅官海軍黃銅莖乳孔克勞氏征可明言的空閑進程腦性發作陪席推事輕質産品四羰合鐵褪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