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偶檢查英文解釋翻譯、奇偶檢查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odd-even check
分詞翻譯:
奇偶的英語翻譯:
【計】 odd even
檢查的英語翻譯:
check up; examine; inspect; censor; check; look-over; inspection
【計】 inspectoscope
【醫】 docimasia; examination; inspection
【經】 check; check up; checking; examination; examine; inspection; monitoring
survey
專業解析
奇偶檢查 (Parity Check) 是計算機科學和數據通信中用于檢測數據傳輸或存儲過程中是否發生單比特錯誤的一種簡單而廣泛應用的錯誤檢測機制。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增加一個額外的校驗位(奇偶位),使數據單元(通常是一個字節或一組比特)中“1”的總數保持為奇數或偶數。
詳細解釋:
-
基本原理與中英文對照:
- 奇偶性 (Parity): 指一個二進制數據單元中“1”的個數是奇數 (Odd) 還是偶數 (Even)。
- 奇偶位 (Parity Bit): 在原始數據位之外額外添加的一個比特位。其值(0或1)不是數據本身的一部分,而是根據所選的奇偶校驗規則計算出來的。
- 奇偶校驗規則:
- 偶校驗 (Even Parity): 設置奇偶位,使得數據位加上奇偶位後,“1”的總數為偶數。
- 奇校驗 (Odd Parity): 設置奇偶位,使得數據位加上奇偶位後,“1”的總數為奇數。
- 發送端: 根據原始數據和選定的校驗規則(偶校驗或奇校驗)計算并添加奇偶位,形成完整的傳輸/存儲單元。
- 接收端: 接收到數據(包括奇偶位)後,重新計算數據位的奇偶性,并與接收到的奇偶位進行比較。
- 如果計算結果與接收到的奇偶位一緻,則認為數據可能沒有錯誤(或發生了偶數個比特錯誤,奇偶檢查無法檢測)。
- 如果不一緻,則确定數據在傳輸/存儲過程中至少發生了單比特錯誤(或奇數個比特錯誤)。
-
工作流程示例(偶校驗):
假設原始數據是 1011001
(7位數據)。
- 計算“1”的個數:1+0+1+1+0+0+1 = 4(偶數)。
- 采用偶校驗規則:目标是使總位數(數據位+奇偶位)中“1”的個數為偶數。當前數據位“1”的個數已經是偶數(4),因此添加的奇偶位應為
0
,使得總“1”數保持為4(偶數)。
- 發送/存儲的數據單元變為:
1011001
+ 0
= 10110010
(8位)。
- 接收端收到
10110010
:
- 提取數據位
1011001
,計算“1”的個數:4(偶數)。
- 提取奇偶位
0
。
- 根據偶校驗規則,期望的總“1”數應為偶數。數據位“1”的個數是4(偶數),奇偶位是0,總“1”數仍為4(偶數),與期望一緻,未檢測到錯誤。
- 如果傳輸中發生單比特錯誤,例如第二位從
0
變為 1
,接收端收到 11110010
:
- 提取數據位
1111001
,計算“1”的個數:1+1+1+1+0+0+1 = 5(奇數)。
- 奇偶位仍是
0
。
- 總“1”數 = 5(數據位)+ 0(奇偶位)= 5(奇數)。
- 根據偶校驗規則,期望總“1”數為偶數(5是奇數),且計算的數據位奇偶性(奇數)與接收到的奇偶位(0,表示期望數據位奇偶性為偶數)不一緻,檢測到錯誤。
-
主要應用場景:
- 内存 (RAM): 早期計算機内存模塊常使用奇偶校驗位來檢測内存讀取/寫入時發生的單比特錯誤。檢測到錯誤通常會引發系統中斷(如“Parity Error”)。
- 串行通信: 在異步串行通信(如RS-232)中,數據幀通常包含一個可選的奇偶校驗位,用于檢測傳輸線上的噪聲引起的單比特錯誤。
- RAID陣列: 在某些RAID級别(如RAID 2, 3, 4, 5, 6)中,奇偶校驗信息被用來在磁盤故障時重建數據。雖然RAID使用的通常是更複雜的異或(XOR)運算計算出的奇偶信息塊,但其基礎思想源于奇偶校驗。
- 低速網絡協議: 一些簡單的網絡協議或鍊路層協議可能使用奇偶校驗作為基本的錯誤檢測手段。
-
優點與局限性:
- 優點:
- 簡單高效: 實現簡單,計算速度快,隻需要很少的額外開銷(一個比特)。
- 檢測單比特錯誤: 能有效檢測傳輸或存儲過程中發生的任何單比特錯誤。
- 局限性:
- 無法檢測偶數個錯誤: 如果數據單元中發生偶數個比特同時翻轉(例如兩個比特從0變1或從1變0),奇偶性保持不變,奇偶檢查無法檢測這類錯誤。例如,在偶校驗下,兩個比特同時翻轉,總“1”數的奇偶性不變。
- 無法糾正錯誤: 奇偶檢查隻能檢測到發生了錯誤(通常是單比特或奇數個比特錯誤),但無法确定是哪一個比特出錯,因此不具備糾錯能力。檢測到錯誤後,通常需要請求重傳數據或報告錯誤。
- 無法檢測所有奇數個錯誤: 雖然理論上能檢測所有奇數個錯誤,但在實際應用中,多個比特錯誤的模式複雜,奇偶校驗因其簡單性,主要價值在于檢測常見的單比特錯誤。
奇偶檢查是一種基礎且重要的錯誤檢測技術,通過添加一個奇偶校驗位并強制數據單元具有特定的奇偶性(奇或偶)來工作。它能可靠地檢測單比特錯誤,實現簡單且開銷小,廣泛應用于内存、串行通信等領域。然而,其核心局限在于無法檢測偶數個比特錯誤,也無法糾正檢測到的錯誤。對于需要更高可靠性的場景,通常會采用更強大的錯誤檢測與糾正碼(ECC),如漢明碼(Hamming Code)或循環冗餘校驗(CRC)。
來源參考:
- Tanenbaum, A. S., & Austin, T. (2013). Structured Computer Organization (6th ed.). Pearson. (Chapter on Memory Systems discusses parity checking in RAM).
- Horowitz, P., & Hill, W. (2015). The Art of Electronics (3r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ction on UARTs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covers parity bits).
- Patterson, D. A., & Hennessy, J. L. (2017).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5th ed.). Morgan Kaufmann. (Discusses RAID levels and the role of parity).
網絡擴展解釋
奇偶檢查(Parity Check)是一種用于檢測數據傳輸或存儲過程中是否出現錯誤的最基本方法,主要應用于計算機、通信和數字系統領域。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添加一個“校驗位”(奇偶位),使數據中“1”的個數滿足特定的奇偶性(奇數或偶數)。
一、工作原理
-
奇校驗(Odd Parity)
在數據位後添加一個校驗位,使得所有位(含校驗位)中“1”的總數為奇數。例如,數據為1010
(含2個“1”),則添加奇偶位1
,形成10101
(3個“1”)。
-
偶校驗(Even Parity)
類似地,校驗位使“1”的總數為偶數。例如,數據1010
需添加校驗位0
,結果為10100
(2個“1”)。
二、應用場景
- 内存糾錯:早期計算機内存(如RAM)通過奇偶檢查檢測單比特錯誤。
- 串行通信:如UART協議中用于驗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
- 簡單硬件實現:因其計算簡單,適用于資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統。
三、局限性
- 僅檢測奇數個錯誤:若數據中出現偶數個比特翻轉(如2位錯誤),奇偶校驗無法檢測。
- 無糾錯能力:隻能發現錯誤,無法定位或修正錯誤位。
- 可靠性低:現代系統多用更複雜的校驗方法(如CRC、海明碼)替代。
四、示例說明
假設發送數據1101
,采用奇校驗:
- 數據中“1”的個數為3(奇數),校驗位為
0
,總數據為11010
。
- 若接收端檢測到“1”的個數變為偶數(如傳輸中某位翻轉),則判定為錯誤。
奇偶檢查是一種簡單但有限的數據校驗手段,適用于對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場景。隨着技術發展,其逐漸被糾錯能力更強的算法取代,但在某些低複雜度場景中仍有應用。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瓿劑鞭柄波峰位準不安甯動力發生冬令的多軌記錄系統法蘭盲闆分布式控制系統幹肉餅湯感應通量購貨車廣告者固定工作赫伯特氏小窩合金接頭霍華德-布裡奇臭氧器價格台階頸總動脈叢機器可認的螺紋管口偏釩酸起釉氣注療法的去甲植烷容量記錄審計學申訴人麝香草酚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