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balloon tyre
air balloon; balloon
【醫】 balloon
embryo; fetus; padding; tyre
【醫】 fetus; foetus
氣球胎(Balloon Tire)是一種采用低壓充氣設計的輪胎類型,其名稱源于早期充氣輪胎形似氣球的特征。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為"balloon tire"或"pneumatic tire",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結構定義
氣球胎由橡膠外胎、内膽充氣層和輪毂三部分構成,通過壓縮空氣提供緩沖性能。牛津英語詞典将其定義為"a tire containing air under pressure as a cushion",區别于實心橡膠輪胎的剛性結構。
曆史沿革
據大英百科全書記載,現代氣球胎的雛形由約翰·鄧祿普于1888年發明,初期應用于自行車,後經米其林兄弟改進為可拆卸式充氣輪胎。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技術文檔顯示,1923年别克汽車首次在量産車型采用低壓氣球胎設計。
性能參數
美國交通部(DOT)标準規定,典型氣球胎的工作氣壓範圍為20-35 psi(磅/平方英寸),胎面厚度較常規輪胎減少30%-40%,通過增大接地面積降低壓強。米其林公司技術白皮書指出,這種設計使振動吸收效率提升60%以上。
應用場景
目前主要應用于兩類場景: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通過激光散斑幹涉法證實,低壓設計可使胎面變形量增加150%,有效吸收路面沖擊。該研究成果已納入ISO 4223-1:2020國際輪胎标準附錄。
"氣球胎"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領域理解:
傳統自行車領域的定義
指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寬大充氣輪胎,例如26×2.125尺寸,因形似充氣膨脹的氣球得名。這類輪胎主要用于重型自行車(如沙灘巡洋艦),後來被更輕便的中型輪胎(如26×1.75)替代。
現代車輛領域的實驗概念
近年有人提出用氣球替代汽車輪胎的設想,但因缺乏支撐性、耐磨性和抓地力,僅停留在理論探讨階段。傳統輪胎需承受車輛重量及複雜路況,需橡膠、鋼絲等複合材料,而氣球材質無法滿足安全需求。
遊戲場景中的特殊道具
在《極地保齡球》等遊戲中,氣球輪胎是消耗型道具(500金币/個),通過充氣加速實現兩種功能:
英語翻譯與構詞解析
英文對應"balloon tyre",其中"balloon"指氣球形态,"tyre"為輪胎統稱,組合後特指外形膨脹或功能類似氣球的輪胎設計。
注意:實際應用中,氣球胎并非現代交通工具的标準配置,更多見于曆史車型、特殊實驗或虛拟場景。在物理性能上與傳統輪胎有本質差異,不可直接替代使用。
八角半原腸胚參數選擇船舶遇險時投棄的貨物磁性記錄脆弱背展恙螨氮芴基端遮蔽分部弗羅因德閉環反應告密觀摩骨樣牙骨質海勒氏培養基降颠茄堿降檀香醇家族性腦中葉硬化恐礦渣歐洲貸币切題裙座日期标志桑迪克斯代碼閃爍效應生硝神經氨酸酶士耳其甘露受雇人和工會之間的集體協定授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