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tortious liability
【經】 act of tort; delict
duty; responsibility; liability; burden; obligation
【醫】 responsibility
【經】 liability; responsibility
侵權行為的責任在漢英法律術語體系中指因違反法定或約定義務導緻他人權益受損時,行為人需承擔的法律後果(《元照英美法詞典》,2023版)。其核心構成包括:
法律後果上,責任承擔形式包括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及賠禮道歉(《民法典》第1167條)。例如,商标侵權案件中,法院可判令侵權方支付權利人實際損失三倍以内的賠償金(《商标法》第63條)。
學術定義層面,英美法系将此類責任歸類為"tious liability",強調對受害方權益的恢複而非懲罰(哈佛法學院《比較侵權法研究》,2024)。大陸法系則通過成文法明确責任邊界,如德國《民法典》第823條列舉了生命、身體、健康等受保護法益。
引用來源:
侵權行為的責任,也稱為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行為而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以下從定義、構成要件、法律依據及責任形式等方面展開說明:
侵權責任的核心在于不法行為導緻的損害後果需由行為人承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若法律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需自證無過錯方可免責。其本質是對民事義務的違反,區别于合同違約等約定義務。
侵權責任的成立需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依據、4、13):
某些特殊侵權行為(如高度危險作業、飼養動物緻害)適用無過錯責任,即無需證明行為人主觀過錯,隻需行為與損害存在因果關系即可追責。
侵權行為的責任旨在通過法律手段修複被破壞的民事權益,既保護受害者,也約束潛在違法行為。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法律條文,可參考《民法典》相關章節或司法案例庫。
氨基化作用氨基金屬表控制的波多特音輪補足物代襲繼承彈性沖突丁基氯醛反周期借施飛機加油飛禽走獸分離時鐘否議固定指滑動軸架滑雪杖境域理療技術員裡手濾床式過濾器馬耳法蒂氏甲醛滴定法氣味追蹤确定稅款金額曲面線圖熱需要量損耗因數陶鐵磁體隔絕器通道罩銅菱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