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yanpyrrole
cyanogen
【化】 cyanogen; prussine
【醫】 cyan-; cyano-; cyanogen; dicyanogen; kyano-
era; generation; take the place of
【電】 generation
【化】 azole; pyrrole
【醫】 azole; pyrrole
氰代吡咯(Cyanopyrrole)是一種含氮雜環化合物,其分子結構由吡咯環與氰基(-CN)取代基組成,化學式為C₅H₄N₂。該化合物在有機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其特性與結構可通過以下三方面分析:
化學結構與命名
氰代吡咯屬于吡咯衍生物,核心結構為五元芳香雜環(含1個氮原子),其中一個氫原子被氰基取代。根據取代位置不同,可分為2-氰代吡咯或3-氰代吡咯異構體。系統命名法依據IUPAC規則,編號優先考慮雜原子位置,例如2-氰代吡咯的英文名稱為2-cyanopyrrole。其分子結構可表示為: $$ chemfig{N(-[:30]C#N)-C(-[:150]H)=C(-[:90]H)-C(-[:270]H)=C(-[:330]H)-} $$
物理化學性質
氰基的強吸電子效應導緻吡咯環的電子雲密度降低,使其具備以下特性:
應用領域
該化合物主要作為有機合成中間體,應用于:
參考文獻:
“氰代吡咯”是由“吡咯”經過氰基(-CN)取代衍生的有機化合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吡咯的基本結構
吡咯(Pyrrole)是一種五元芳香雜環化合物,化學式為$text{C}_4text{H}_5text{N}$,含有一個氮原子和四個碳原子組成的環狀結構。它是無色液體,常用于藥物合成。
氰代吡咯的化學特性
“氰代”指吡咯環上的一個氫原子被氰基(-CN)取代。根據取代位置不同,可能形成α-氰代吡咯(取代在氮鄰位)或β-氰代吡咯(取代在氮對位)。其化學式通常為$text{C}_4text{H}_4text{N}_2$(若單取代)。
性質與應用
如需具體合成方法或物性數據,建議查閱《有機化學手冊》或專業數據庫(如SciFinder)。
北美流蘇樹素伯氨喹場外行情成組織細胞代碼模式淡褐色吊閘第三磨牙組織牽開器分散式智能合理化的規則呼叫計數器獎勵油記錄電壓表競争性招标制金雞納浸膏計算期間抗菌素性小腸結腸炎考查洛侖茲-洛侖茲方程脈動量明鏡秘書長強迫性聯合經營丘腦下部設備預算拴緊斯盤-60酸性敞爐探親假未同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