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acid hearth; acid open-hearth furnace
acerbity; ache; acid; grieved; pedantic; sour; tartness
【化】 acid
【醫】 acidum
【化】 hearth
酸性敞爐(Acid Open Hearth Furnace)是一種冶金工業中使用的熔煉設備,其核心特征在于爐膛内襯采用酸性耐火材料(如矽磚),并在開放式爐膛結構中進行金屬熔煉。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酸性(Acid)
指爐膛内襯的化學性質。酸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 SiO₂)具有高耐酸性渣侵蝕的特性,適用于冶煉低磷、低硫原料。該術語區别于"堿性(Basic)"爐襯(如鎂磚),體現冶煉過程的化學環境選擇 。
敞爐(Open Hearth)
"敞"指開放式爐膛結構(無密閉頂蓋),"爐"即熔煉容器。其設計通過爐頂開口直接暴露于大氣,利用燃氣或燃油火焰直接加熱金屬料,實現氧化精煉過程 。
酸性敞爐通過高溫火焰(可達1800℃)熔化金屬原料(如廢鋼、生鐵),爐内酸性渣與金屬液發生矽、錳等元素的氧化反應,有效脫除雜質。典型應用包括:
其熔煉周期較長(約6-10小時),適合小批量高品質鋼生産 。
19世紀中期由西門子-馬丁兄弟發明,20世紀初成為主流煉鋼設備。隨着氧氣頂吹轉爐(BOF)興起,酸性敞爐因能耗高、效率低逐漸淘汰,但其工藝原理為現代電弧爐冶煉技術奠定基礎 。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酸性敞爐”是冶金工業中的一種設備,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結構 酸性敞爐的英文翻譯為acid open-hearth furnace(),其名稱來源于爐膛内襯的酸性耐火材料(如矽質材料)。這種爐體呈開放式結構,通過燃燒燃料加熱爐膛,用于金屬冶煉和精煉。
工藝特性
曆史與發展 此類設備曾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的主流煉鋼技術,後因效率較低、能耗較高,逐漸被堿性氧氣轉爐和電弧爐取代。
相關術語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冶金工藝演變或具體操作流程,可參考工業史文獻或專業冶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