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law of procedure
訴訟程式法(Procedural Law)是規範司法活動流程與規則的法律體系,其核心功能在于保障實體法的有效實施并維護司法公正性。根據法律實踐分類,可分為民事、刑事、行政三大程式法分支,具體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管轄權界定
明确法院對不同類型案件的審理權限,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七至二十條詳細規定了四級法院的管轄範圍。英美法系中稱為"jurisdictional competence",涉及屬人、屬地、專屬管轄等原則。
訴訟參與人權利義務
規範原告、被告、證人、鑒定人等訴訟主體的程式性權利與義務。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第26條要求當事人主動披露關鍵證據,中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則明确舉證責任分配規則。
審理階段标準化
涵蓋起訴受理、證據交換、庭審辯論、判決執行等全流程。比較法視角下,大陸法系采用"職權進行主義",如德國《民事訴訟法》第128條明确書面審理程式;普通法系則側重"對抗制",如英國《民事訴訟規則》确立的案件管理制度。
特殊程式機制
包括簡易程式、仲裁程式、強制執行等配套制度。以《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1958年紐約公約)為例,截至2023年已有172個締約國,構成國際商事争議解決的重要程式框架。
國際司法實踐中,海牙國際法院《程式規則》第54條确立的書面與口頭結合審理模式,成為跨國訴訟程式的示範樣本。程式法的動态發展特征體現在各國持續進行的司法改革中,例如中國2023年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新增線上訴訟效力條款,體現數字時代程式法演進趨勢。
訴訟程式法是規定訴訟活動步驟、方式和程式的法律規範總稱,旨在保障司法公正與效率。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訴訟程式法屬于程式法範疇,與實體法相對應,主要規範訴訟參與主體(如法院、當事人)在案件處理中的權利義務及操作流程。其核心功能是确保實體法正确實施,同時維護司法程式的合法性與權威性。
主要包括《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具體規定可能有所差異,但均以程式公正為核心目标。
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訴訟流程或法律條文,可參考權威法律數據庫或專業文獻。
奧耳塞佛氏溶液保險單證明權益并行地并列争球産果鐮孢菌素插頭盤抽印本蛋白酪氨酸試驗導管式供氧裝置等待轉接開關電流控制電流源第三掌骨附加貸款管理文檔活産剪除抗按蚊的可控制固定成本擴散電位臨床醫學家零證明栗提取物腦脊液性鼻溢尿腫普遍優惠制入手神經細胞囊身心失調實際發生的損失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