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迪-法揚斯位移定律英文解釋翻譯、索迪-法揚斯位移定律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Soddy-Fajans displacement laws
分詞翻譯:
索的英語翻譯:
ask; cable; demand; dull; large rope; rope; search
【醫】 band; cable; chord; chorda; chordae; chordo-; cord; funicle; funiculus
funis; leash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揚的英語翻譯:
raise; spread; winnow
斯的英語翻譯:
this
【化】 geepound
位移定律的英語翻譯:
【化】 displacement law
專業解析
索迪-法揚斯位移定律 (Soddy-Fajans Displacement Law) 是核物理學和放射化學中的一項基本定律,描述了放射性衰變過程中原子核發生變化時,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即原子序數)如何移動的規律。該定律由弗雷德裡克·索迪 (Frederick Soddy) 和卡齊米日·法揚斯 (Kasimir Fajans) 在1913年各自獨立提出。
定律的核心内容
該定律指出,當放射性原子核發生衰變時,其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對于母核會發生特定方向的位移,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取決于衰變的類型:
-
α衰變 (Alpha Decay):
- 當原子核發射一個α粒子(即氦原子核,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記作 ( ce{_2He} ))時,新形成的子核:
- 原子序數 (Z) 減少2(因為失去了2個質子)。
- 質量數 (A) 減少4(因為失去了2個質子和2個中子)。
- 位移方向: 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左移動兩個位置。
- 公式表示:
$$
ce{^AZX -> ^{A-4}{Z-2}Y + _2He}
$$
-
β⁻衰變 (Beta Minus Decay):
- 當原子核發射一個β⁻粒子(即電子,記作 ( ce{^0_{-1}e} ))時,實質上是原子核中的一個中子轉變為一個質子。新形成的子核:
- 原子序數 (Z) 增加1(因為多了一個質子)。
- 質量數 (A) 保持不變(中子數和質子數總和不變)。
- 位移方向: 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右移動一個位置。
- 公式表示:
$$
ce{^AZX -> ^A{Z+1}Y + ^0_{-1}e + overline{
u}_e}
$$
(其中 ( overline{
u}_e ) 是反電子中微子)
-
β⁺衰變 (Beta Plus Decay) / 電子俘獲 (Electron Capture, EC):
- β⁺衰變: 原子核發射一個β⁺粒子(即正電子,記作 ( ce{^0_{+1}e} )),實質上是原子核中的一個質子轉變為一個中子。新形成的子核:
- 原子序數 (Z) 減少1(因為少了一個質子)。
- 質量數 (A) 保持不變。
- 電子俘獲 (EC): 原子核捕獲一個内層電子(通常是K層電子),同樣導緻一個質子轉變為中子。新形成的子核:
- 原子序數 (Z) 減少1。
- 質量數 (A) 保持不變。
- 位移方向 (對β⁺和EC): 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左移動一個位置。
- 公式表示 (β⁺衰變):
$$
ce{^AZX -> ^A{Z-1}Y + ^0_{+1}e +
u_e}
$$
(其中 (
u_e ) 是電子中微子)
- 公式表示 (電子俘獲):
$$
ce{^AZX + ^0{-1}e -> ^A_{Z-1}Y +
u_e}
$$
定律的意義
索迪-法揚斯位移定律揭示了放射性衰變與元素化學性質變化的直接聯繫:
- 解釋元素嬗變: 它清晰地說明了放射性衰變如何導緻一種化學元素轉變為另一種化學元素。
- 預測衰變産物: 根據母核的衰變類型(α或β),可以準确預測子核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即屬于哪種元素)。
- 奠定放射化學基礎: 該定律是理解放射性系列(如鈾系、钍系、锕系)中元素間轉化關系的關鍵,對于分離和鑒定放射性核素至關重要。
曆史背景
在索迪和法揚斯提出該定律之前,放射性現象中産生的各種“新元素”及其化學性質的變化令人困惑。該定律成功地将這些變化系統化,為理解放射性衰變的本質和構建衰變鍊提供了清晰的規則。索迪因其對放射性化學的貢獻(包括同位素概念和位移定律)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化學獎。法揚斯也在放射化學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
索迪-法揚斯位移定律是描述放射性衰變導緻元素化學性質(原子序數)發生規律性位移的法則:α衰變使原子序數減2(左移兩位),β⁻衰變使原子序數加1(右移一位),β⁺衰變或電子俘獲使原子序數減1(左移一位)。該定律是核物理和放射化學的基石之一,深刻揭示了元素通過放射性過程相互轉化的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索迪-法揚斯位移定律(Soddy-Fajans displacement laws)是放射性衰變領域的重要理論,用于描述放射性元素衰變後,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的變化規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核心内容
該定律指出,放射性元素發生α衰變或β衰變時,其原子序數會發生變化,導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發生位移:
- α衰變:原子核釋放一個α粒子(氦核,含2個質子和2個中子),原子序數減少2,元素在周期表中向前移動兩位。
- β衰變:原子核釋放一個β粒子(高速電子),原子核中的一個中子轉化為質子,原子序數增加1,元素在周期表中向後移動一位。
2.提出背景
- 1913年,弗雷德裡克·索迪(Frederick Soddy)和卡斯米爾·法揚斯(Kasimir Fajans)獨立提出該定律,結合當時的放射性衰變研究,解決了元素轉變的規律性問題。
- 1913年,亨利·莫斯萊通過測量核電荷數驗證了位移定律的科學性,明确衰變導緻原子序數變化的本質。
3.應用與意義
- 解釋元素轉變:例如,鈾-238(原子序數92)通過α衰變變為钍-234(原子序數90),向前移兩位;钍-234通過β衰變變為镤-234(原子序數91),向後移一位。
- 指導放射性研究:為人工核反應和同位素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幫助科學家預測衰變産物的化學性質。
4.補充說明
- 該定律僅適用于單一衰變過程,若元素經曆多次衰變(如連續兩次β衰變),則需逐次計算位移。
- 法揚斯還提出了放射性共沉澱規則(如放射性元素與溶解度低的化合物共沉澱),但此内容屬于其另一貢獻,與位移定律無直接關聯。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細節或公式推導,可參考核物理學教材或放射性化學研究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部件加工程式捕明蝦廚子辭退等向散射頂核延髓束度日如年反疊構象伏蟲脲浮動留置權高碳醇給水井寡黴素管生雜音鼓槌狀的環烷酸鈉姜酒性神經炎檢疫費精神發洩絕無僅有的密封投标模闆比較普裡米酮汽車運輸公司提單切為小片蜻蜓類石蠟的發汗作用酸二甲酯同父母的微處理機培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