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迪-法扬斯位移定律英文解释翻译、索迪-法扬斯位移定律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Soddy-Fajans displacement laws
分词翻译:
索的英语翻译:
ask; cable; demand; dull; large rope; rope; search
【医】 band; cable; chord; chorda; chordae; chordo-; cord; funicle; funiculus
funis; leash
法的英语翻译: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扬的英语翻译:
raise; spread; winnow
斯的英语翻译:
this
【化】 geepound
位移定律的英语翻译:
【化】 displacement law
专业解析
索迪-法扬斯位移定律 (Soddy-Fajans Displacement Law) 是核物理学和放射化学中的一项基本定律,描述了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即原子序数)如何移动的规律。该定律由弗雷德里克·索迪 (Frederick Soddy) 和卡齐米日·法扬斯 (Kasimir Fajans) 在1913年各自独立提出。
定律的核心内容
该定律指出,当放射性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其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对于母核会发生特定方向的位移,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取决于衰变的类型:
-
α衰变 (Alpha Decay):
- 当原子核发射一个α粒子(即氦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记作 ( ce{_2He} ))时,新形成的子核:
- 原子序数 (Z) 减少2(因为失去了2个质子)。
- 质量数 (A) 减少4(因为失去了2个质子和2个中子)。
- 位移方向: 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左移动两个位置。
- 公式表示:
$$
ce{^AZX -> ^{A-4}{Z-2}Y + _2He}
$$
-
β⁻衰变 (Beta Minus Decay):
- 当原子核发射一个β⁻粒子(即电子,记作 ( ce{^0_{-1}e} ))时,实质上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新形成的子核:
- 原子序数 (Z) 增加1(因为多了一个质子)。
- 质量数 (A) 保持不变(中子数和质子数总和不变)。
- 位移方向: 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右移动一个位置。
- 公式表示:
$$
ce{^AZX -> ^A{Z+1}Y + ^0_{-1}e + overline{
u}_e}
$$
(其中 ( overline{
u}_e ) 是反电子中微子)
-
β⁺衰变 (Beta Plus Decay) / 电子俘获 (Electron Capture, EC):
- β⁺衰变: 原子核发射一个β⁺粒子(即正电子,记作 ( ce{^0_{+1}e} )),实质上是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新形成的子核:
- 原子序数 (Z) 减少1(因为少了一个质子)。
- 质量数 (A) 保持不变。
- 电子俘获 (EC): 原子核捕获一个内层电子(通常是K层电子),同样导致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新形成的子核:
- 原子序数 (Z) 减少1。
- 质量数 (A) 保持不变。
- 位移方向 (对β⁺和EC): 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左移动一个位置。
- 公式表示 (β⁺衰变):
$$
ce{^AZX -> ^A{Z-1}Y + ^0_{+1}e +
u_e}
$$
(其中 (
u_e ) 是电子中微子)
- 公式表示 (电子俘获):
$$
ce{^AZX + ^0{-1}e -> ^A_{Z-1}Y +
u_e}
$$
定律的意义
索迪-法扬斯位移定律揭示了放射性衰变与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直接联系:
- 解释元素嬗变: 它清晰地说明了放射性衰变如何导致一种化学元素转变为另一种化学元素。
- 预测衰变产物: 根据母核的衰变类型(α或β),可以准确预测子核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即属于哪种元素)。
- 奠定放射化学基础: 该定律是理解放射性系列(如铀系、钍系、锕系)中元素间转化关系的关键,对于分离和鉴定放射性核素至关重要。
历史背景
在索迪和法扬斯提出该定律之前,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各种“新元素”及其化学性质的变化令人困惑。该定律成功地将这些变化系统化,为理解放射性衰变的本质和构建衰变链提供了清晰的规则。索迪因其对放射性化学的贡献(包括同位素概念和位移定律)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化学奖。法扬斯也在放射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索迪-法扬斯位移定律是描述放射性衰变导致元素化学性质(原子序数)发生规律性位移的法则:α衰变使原子序数减2(左移两位),β⁻衰变使原子序数加1(右移一位),β⁺衰变或电子俘获使原子序数减1(左移一位)。该定律是核物理和放射化学的基石之一,深刻揭示了元素通过放射性过程相互转化的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索迪-法扬斯位移定律(Soddy-Fajans displacement laws)是放射性衰变领域的重要理论,用于描述放射性元素衰变后,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内容
该定律指出,放射性元素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其原子序数会发生变化,导致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发生位移:
- α衰变:原子核释放一个α粒子(氦核,含2个质子和2个中子),原子序数减少2,元素在周期表中向前移动两位。
- β衰变:原子核释放一个β粒子(高速电子),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原子序数增加1,元素在周期表中向后移动一位。
2.提出背景
- 1913年,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和卡斯米尔·法扬斯(Kasimir Fajans)独立提出该定律,结合当时的放射性衰变研究,解决了元素转变的规律性问题。
- 1913年,亨利·莫斯莱通过测量核电荷数验证了位移定律的科学性,明确衰变导致原子序数变化的本质。
3.应用与意义
- 解释元素转变:例如,铀-238(原子序数92)通过α衰变变为钍-234(原子序数90),向前移两位;钍-234通过β衰变变为镤-234(原子序数91),向后移一位。
- 指导放射性研究:为人工核反应和同位素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帮助科学家预测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
4.补充说明
- 该定律仅适用于单一衰变过程,若元素经历多次衰变(如连续两次β衰变),则需逐次计算位移。
- 法扬斯还提出了放射性共沉淀规则(如放射性元素与溶解度低的化合物共沉淀),但此内容属于其另一贡献,与位移定律无直接关联。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细节或公式推导,可参考核物理学教材或放射性化学研究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巴氏脊膜螺旋体被选模冰岛苔财产的转质碘丁香酚短信反式醛肟干扰位准购入材料光心回盲襞角撑板进料口可重入过程兰格溶液劳动定额磷酸精氨酸硫甲酰免税交易普通权利嵌套程序期望值判据燃烧过的气体实际发生的损失收缩性狭窄蹄边部同等化外部同步外汇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