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mphoteric; amphoterous
【醫】 acid base
concurrently; double; hold two or more posts concurrently; twice
"酸鹼兼性"(suān jiǎn jiān xìng)是一個化學術語,用于描述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既可表現為酸又可表現為堿的雙重性質。以下是基于漢英詞典視角的詳細解釋:
酸鹼兼性指某些物質(如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或氨基酸)依據反應環境的不同,既能釋放質子(H⁺)表現為酸,又能接受質子表現為堿的特性。該詞由三部分構成:
典型示例:
氧化鋁(Al₂O₃)與強酸反應生成鹽和水(顯堿性),與強堿反應也生成鹽和水(顯酸性): $$ ce{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ce{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
英語對應術語為amphoteric(源自希臘語 amphoteros,意為"兩者兼具"),其核心定義為:
A substance that can act as both an acid and a base in chemical reactions.
(在化學反應中既能作為酸又能作為堿的物質)
權威解釋來源: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
定義兩性物質需同時滿足布朗斯特-勞裡酸和堿的定義。
來源:IUPAC Gold Book (https://goldbook.iupac.org/terms/view/A00306)
《牛津化學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Chemistry)
明确将"amphoteric"與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及氨基酸的性質關聯。
來源:Oxford Reference (https://www.oxfordreference.com/view/10.1093/acref/9780199204632.001.0001/acref-9780199204632)
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
$$ ce{ZnO + 2HCl -> ZnCl2 + H2O} quad (text{堿性}) ce{ZnO + 2NaOH -> Na2ZnO2 + H2O} quad (text{酸性}) $$
氨基酸(如甘氨酸 H₂N-CH₂-COOH)
水(H₂O)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區别 |
---|---|---|
酸鹼兼性 | Amphoteric | 廣義的兩性性質 |
兩性電解質 | Ampholyte | 特指帶電的兩性物質(如蛋白質) |
兩親性 | Amphipathic | 同時具親水/疏水基團(非酸鹼性) |
“酸鹼兼性”(或“酸堿兩性”)是指某些物質在不同條件下既能表現出酸性,又能表現出堿性的特性。這種性質常見于化學和生物化學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酸鹼兼性物質具有雙重性質:
水是經典的兩性物質:
氨基酸分子同時含氨基(-NH₂,堿性)和羧基(-COOH,酸性)。在生理pH下,氨基質子化(-NH₃⁺),羧基去質子化(-COO⁻),形成兩性離子(兼性離子)。
總結來說,“酸鹼兼性”是物質在微觀結構上同時具備酸、堿官能團或反應位點,宏觀上則通過環境條件(如pH、反應物)觸發不同性質的表現。
暗藏的巴豆屬剝皮被侵略者泵管承插式管件電弧點熔接法律的預測說放棄者分部類付款種類話舊胡作非為計算轉移脊髓肌束救助人員鈴流露面的麻風樹媒介調查颞颥噴布洛爾去穩定作用上颌腺生理能力樞紐站數位轉換器索引存取田徑天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