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mphoteric; amphoterous
【医】 acid base
concurrently; double; hold two or more posts concurrently; twice
"酸硷兼性"(suān jiǎn jiān xìng)是一个化学术语,用于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为酸又可表现为碱的双重性质。以下是基于汉英词典视角的详细解释:
酸硷兼性指某些物质(如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或氨基酸)依据反应环境的不同,既能释放质子(H⁺)表现为酸,又能接受质子表现为碱的特性。该词由三部分构成:
典型示例:
氧化铝(Al₂O₃)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显碱性),与强碱反应也生成盐和水(显酸性): $$ ce{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ce{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
英语对应术语为amphoteric(源自希腊语 amphoteros,意为"两者兼具"),其核心定义为:
A substance that can act as both an acid and a base in chemical reactions.
(在化学反应中既能作为酸又能作为碱的物质)
权威解释来源: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定义两性物质需同时满足布朗斯特-劳里酸和碱的定义。
来源:IUPAC Gold Book (https://goldbook.iupac.org/terms/view/A00306)
《牛津化学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Chemistry)
明确将"amphoteric"与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氨基酸的性质关联。
来源:Oxford Reference (https://www.oxfordreference.com/view/10.1093/acref/9780199204632.001.0001/acref-9780199204632)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 ce{ZnO + 2HCl -> ZnCl2 + H2O} quad (text{碱性}) ce{ZnO + 2NaOH -> Na2ZnO2 + H2O} quad (text{酸性}) $$
氨基酸(如甘氨酸 H₂N-CH₂-COOH)
水(H₂O)
中文术语 | 英文术语 | 区别 |
---|---|---|
酸硷兼性 | Amphoteric | 广义的两性性质 |
两性电解质 | Ampholyte | 特指带电的两性物质(如蛋白质) |
两亲性 | Amphipathic | 同时具亲水/疏水基团(非酸硷性) |
“酸硷兼性”(或“酸碱两性”)是指某些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能表现出碱性的特性。这种性质常见于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酸硷兼性物质具有双重性质:
水是经典的两性物质:
氨基酸分子同时含氨基(-NH₂,碱性)和羧基(-COOH,酸性)。在生理pH下,氨基质子化(-NH₃⁺),羧基去质子化(-COO⁻),形成两性离子(兼性离子)。
总结来说,“酸硷兼性”是物质在微观结构上同时具备酸、碱官能团或反应位点,宏观上则通过环境条件(如pH、反应物)触发不同性质的表现。
安康败露边缘性眼睑炎拨动接触察-多二氏培养基传出神经初馏大风雪代位继承人大戟胶大使的航行速度赫达霉素环境保护开关霍耳茨克内希特氏间隙胶木甲纤维素夹竹桃碱畸形形成孔穴里程试验卤化苄基镁脉码调制铭刻平版印刷的全闭状态肉桂醛陶丙氏青铜筒状活塞土星氏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