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心(sī xīn)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個人為自己利益考慮的念頭或動機,通常帶有貶義色彩,強調其與公共利益或道德準則的沖突。以下從語義層次、文化内涵及英譯對比角度分析:
基本定義
指個人為謀求自身利益而産生的想法或意圖,常與“無私”相對。例如:
“他這樣做完全是出于私心。”(His actions were entirely motivated by selfish motives.)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深層含義
來源:《牛津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年。
英語對應詞需根據語境選擇:
文化差異:
漢語中“私心”常受儒家“克己複禮”思想批判,而英語文化更強調個體權利(individual rights),故“private interest”在部分語境可為中性。來源: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中山大學出版社,2018年。
《論語·子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強調無私的領導力)
英譯:If a ruler is upright, his people will act rightly without orders; if he is corrupt, they will disobey even with orders.
來源:Arthur Waley譯《The Analects》,Penguin Classics, 1938.
現代司法語境:
“法官必須排除私心,公正裁決。”(Judges must eliminate personal bias to rule fairly.)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
“私心”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個人出于自身利益或欲望而産生的想法、動機或行為,帶有一定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個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欲望或情感偏好,而忽略他人或集體利益的心理狀态。例如:
2. 常見用法
3. 相關概念辨析
4. 文化視角 儒家強調“克己複禮”,道家主張“少私寡欲”,佛家講“破除我執”,中國傳統文化普遍将“去私心”視為修身的重要課題。
注意:現代語境中,合理範圍内的自我關懷不被視為私心,隻有損人利己或違背職責時才被否定。例如醫生收紅包是私心,但争取合理薪資不是。
安裝現場巴-布二氏征本末倒置齒牙幹涉船隊存貨包括範圍癫痫球菌第四鰓管短小的躲避防反射複原因子光束療法鍋爐套黃疸加班津貼計劃報廢靜脈支剝除器聚集結晶聚酰氨樹脂開爾文定律苦配巴酸腦橋丘系納瓦電路内室青黴素G鈣視頻檢波器舒張蘇糖酸騰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