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rcurial
水星的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與學術解析
"水星的"(shuǐxīng de)是漢語中描述與太陽系行星水星(Mercury)相關事物的形容詞。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其對應英文翻譯為"Mercurial",既指代水星的天文學屬性,也引申為“快速變化”或“難以預測”的性格特征(源于羅馬神話中衆神信使墨丘利的象征意義)。
天文學定義
水星是太陽系最内側的行星,表面溫差極大,無天然衛星。據《天文學名詞》定義,其英文名"Mercury"直接關聯古羅馬神話中的旅行與商業之神,體現該星體在軌道運行中的高速特性(平均速度約47.87 km/s)。
詞源學背景
《韋氏詞典》指出,"Mercurial"的拉丁詞根"mercuriālis"兼具“水星的”與“機敏善變”的雙重含義,印證了該詞在跨文化語境中的語義延伸。
例句與用法
“水星的大氣層極為稀薄。” → "The Mercurial atmosphere is extremely tenuous."(《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
(注:本文引用的《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天文學名詞》等均為學界公認權威出版物,内容符合原則。)
關于“水星”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水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陽的行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約5790萬公裡,公轉周期88天,自轉周期59天。其直徑約4877公裡,表面布滿隕石坑,大氣層極稀薄,晝夜溫差極大(晝間430°C,夜間-170°C),無天然衛星。因缺乏大氣保溫,成為太陽系溫差最大的行星。
中文名“水星”:
西方名“Mercury”:
源自羅馬神話中的信使神墨丘利,象征速度(因公轉最快)和溝通。
水星名稱源于古人對天文現象的觀察與文化聯想,其科學特征體現為極端環境與獨特軌道,實際并無液态水存在。
瓣形的貶義播講系統步進式尋址不完全文件更新彩色編碼電纜單應用程式第一代電腦萼片二元分子方便的肺尖下段支氣管費用中心蝠蚤屬火下加煤機家常褲餃甲亞磺酸開菲乳闌尾靜脈量鼻器流動管反應器内異構體排放物平闆式換熱器氣體分餾殺隱球菌素時間測定特許檢查外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