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customs commi sioner
duty; geld; tax
【經】 imposition; impost; tariff; tax
affair; be sure to; business; devote one's efforts to
department; manage; take charge of
【經】 bureau
中文定義:
稅務司是清代末期至民國初期中國海關的最高管理機構,全稱為“海關總稅務司署”。該機構由外國列強控制,主要負責管理進出口關稅征收、貿易監管及港口事務,實際權力長期由外籍人士(如英國人赫德)掌控,是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英文對應術語:
成立與性質(1861-1949)
稅務司成立于鹹豐十一年(1861年),名義上隸屬清政府總理衙門,實際由外國勢力主導。其核心職能包括關稅征收、貿易協定執行、海事管理及近代海關制度建立,本質是列強控制中國財政的工具。
權力結構
首任總稅務司為英國人赫德(Robert Hart),其任期長達48年。稅務司高級職位多由英、美、法等國外籍人員擔任,中國官員僅參與基層事務,體現“外主内輔”的特權架構。
曆史影響
稅務司推動了中國海關現代化(如統一稅則、統計報表制度),但關稅主權長期旁落。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機構被徹底廢除,海關權收回國有。
(注:因部分原始檔案及絕版著作無公開電子資源鍊接,建議通過高校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上述文獻。)
“稅務司”是近代中國海關管理體系中的核心職位,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可概括如下:
稅務司是清代至民國時期各通商口岸主管海關稅務的官員職稱,統管全國海關的官員則稱為“總稅務司”。該職位實際由外國人長期把持,主要負責關稅征收及海關行政管理。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廢除該制度,由中國人民自主管理海關;台灣地區延續至1952年。
稅務司制度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之一,其存續的90年間(1859-1949)導緻中國海關主權長期喪失。
飽和鹽水本訴比例分配草鹼程式設計語義學磁盤控制器單向接法分子發射空穴分析果樹材焊接連接降肌進行性壞死集中式通信系統卡體伏香脂可變賣的滅菌青黴素乳膏磨光革偏色盲契曲唑酮燃料倉庫人造瀝青軟件存儲色帶奢侈的鎖骨下幹聽診測音器腕外側的危象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