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cidophil granules; alpha granules; oxyphil granules
嗜酸性粒(Eosinophil)是人體血液中一種特殊類型的白細胞,屬于粒細胞亞類。其名稱源于細胞質内富含嗜酸性顆粒,在實驗室染色過程中易被酸性染料(如伊紅)染成紅色而得名。根據《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的定義,嗜酸性粒細胞在免疫系統中主要參與對抗寄生蟲感染、調節過敏反應,并在炎症過程中釋放生物活性介質。
該細胞的英文術語"eosinophil"由希臘詞根"eos"(意為黎明/粉紅色)和"philos"(意為喜愛)構成,直觀描述其染色特性。其細胞表面表達多種受體,包括免疫球蛋白E(IgE)受體,因此在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的病理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臨床檢測中,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輔助診斷多種疾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指出,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正常值為每微升血液50-500個,異常增高可見于寄生蟲感染、過敏性疾病、某些腫瘤及藥物反應。其分泌的嗜酸性陽離子蛋白(ECP)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哮喘生物标志物之一。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類型,具有重要免疫功能和臨床意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嗜酸性粒細胞來源于骨髓造血幹細胞,屬于顆粒白細胞(粒細胞)的亞類。其名稱源于胞質内富含嗜酸性顆粒(染色後呈橘紅色或橙紅色),細胞核多為兩葉,形似眼鏡。直徑約10-12μm,占白細胞總數的0.5%-5%(兒童與成人範圍略有差異)。
異常情況 | 常見關聯疾病/狀态 |
---|---|
顯著升高 | 過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寄生蟲感染、濕疹、藥物反應 |
降低或缺乏 | 嚴重感染、應激狀态、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 |
血常規檢查時需結合絕對值計數(正常範圍:0.05-0.5×10⁹/L)和百分比綜合判斷。若結果異常,建議結合臨床症狀進一步排查過敏原、寄生蟲感染或免疫相關疾病。
注:具體診療需由醫生根據完整檢查結果和臨床表現綜合判斷。
扁椎骨單相動作電流黑桦亨庫利斯高剪切粘度計化學動态學活性嫩黃K-4G腱學焦金雞納酸角質樣的解吸極化場精減雇員經濟萎縮機器詞典計算機博弈機決水案抗酸染色法考洛絲内收肌前主靜脈蕤核塞他弗倫三脲適當比例石炭紀的雙螺卷燈絲水質穩定速控步宿願特定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