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indemnification
employ; envoy; if; probe; send; use
【經】 exoneration
be punished; smart for
"使免于受罰"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解析
"使免于受罰"是一個具有法律和道德色彩的漢語短語,其核心含義為通過特定行為或條件,使某人或某實體避免承受本應承擔的懲罰或責任。該短語強調"免除"的結果,需依賴外部幹預或法定依據。
"使"
表示"緻使"或"促成",體現動作的施加性,需有主動幹預方(如執法機構、協議條款)。
英文對應:cause, enable, render
"免于"
意為"免除、避開",指向結果的豁免狀态。
英文對應:exempt from, immune to
"受罰"
指接受法律、規章或道德層面的懲罰。
英文對應:punishment, penalty
根據《牛津漢英詞典》及《布萊克法律詞典》,其精準英譯為:
Exempt from punishment
強調基于規則(如法律豁免條款)的正式免除。
例:Diplomatic immunity exempts officials from punishment under local laws.(外交豁免權使官員免于受當地法律懲罰)
Exonerate
側重洗清嫌疑或責任後的免罰,含"證明無罪"之意。
例:New evidence exonerated the defendant.(新證據使被告免于受罰)
法律領域
來源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律辭典》
企業管理
來源參考:《商法學》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短語 | 側重點 | 英文對應 |
---|---|---|
使免于受罰 | 依賴外部幹預免除懲罰 | exempt/exonerate |
赦免 | 權威機構主動免除已定刑罰 | pardon |
免責 | 預先排除責任(未必涉罰) | liability waiver |
"The amnesty agreementexempted rebelsfrom punishment if they disarmed."
(大赦協議規定,若叛亂分子解除武裝則使免于受罰。)
- "Exempted from punishment" 直接對應短語,體現"協議"(外部條件)促成豁免結果。
權威來源參考:
“使免于受罰”通常指在特定法定情形下,對符合條件的行為人免除原本應承擔的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根據法律領域不同,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定義:行政機關對存在違法行為但情節輕微、及時改正且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人,依法免除處罰的措施。
適用情形包括:
定義:法院認定行為構成犯罪,但因情節輕微、社會危害性小,依法不判處刑罰的司法處理。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
建議具體案件咨詢專業律師,并可通過來源網頁(如、3、4、5)查看完整法律條款。
暗藏的敵方特務人員被分析物本期變數波群延遲船員踝腫磁化阻尼大剪刀達松發爾電流斷株多重處理大量數據鋒芒畢露複合濾光闆罐冰紅細胞沉降反應姜烯捐稅轉嫁可完成的類風濕關節炎因子聯邦顧問會議籠統脈搏曲線麥卡勒姆氏染劑耐酸陶瓷機械密封撇攝氏溫度計胎性剩餘甜酒的土地的征用土屋氏試劑未經宣誓的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