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火炙竹简,供书写所用。 汉 刘向 《别录》:“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復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 子云 犹汗简, 温舒 正削蒲。”
(2).竹简。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片,亦借指著述。 元 袁桷 《偶述末章答继学》诗:“韦编旧学阴阳祕,汗简功深岁月修。” 清 钮琇 《觚賸·蒋山佣》:“身当史局,因事纳规,造膝之谋,沃心之告,有急於编摩,固不待汗简奏功,然后为千秋金鑑之献也。”
(3).借指史册、典籍。《晋书·王湛传论》:“虽崇勋懋绩有闕於旂常,素德清规足传於汗简矣。”《旧五代史·晋书·赵在礼华温琪等传论》:“自 温琪 而下,皆服冕乘轩,苴茅燾土,垂名汗简,谅亦宜焉。” 明 宋濂 《元故庐陵周府君墓碣铭》:“ 秦 火之烈,六经中絶,我心衋伤兮;汗简散落,后先参错,乃理之常兮。” 严复 《和荆公<适意>》:“鐙火年年作近邻,韦编汗简苦陈陈。”
“汗简”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制作竹简的工艺
指用火烘烤竹简使其表面渗出水分(即“汗”)的工序,目的是去除竹简的湿气并防蛀,便于书写。这一过程也称为“杀青”。例如汉代刘向在《别录》中提到:“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谓之汗简。”
竹简或著述的代称
因竹简是古代文字的主要载体,“汗简”可直接代指竹简本身,或引申为著作、典籍。如元代袁桷的诗句“汗简功深岁月修”即用此意。
史册与典籍的象征
进一步抽象化后,“汗简”被用来比喻流传后世的史册或经典文献。例如《晋书》中“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即强调德行载入史册的意义。
特指宋代字书《汗简》
宋代文字学家郭忠恕所著的《汗简》是一部研究古文字的字书,体例参照《说文解字》,收录了71种古文材料,成为后世研究古文字的重要依据。
补充说明:
《汗简》是一个汉字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表示“简洁易懂,言简意赅”的意思。
《汗简》是由“氵”和“车”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八画。
《汗简》一词源于古代官吏文书的记录方式。当时,由于纸张宝贵,官吏们需要节省纸张的使用,因此他们会尽量用简洁的文字表达意思,从而增加纸张的利用效率。这种简洁的书写方式被后人称为“汗简”。
《汗简》的繁体字为「汗簡」。
在古代,字形和现代有一些差异。例如,《汗简》中的“简”字在古代的写法中,它的上方有一个“竹”字旁,表示简化、简单的意思。
1. 这篇报道说得很好,语言简洁、易懂,真是一篇典型的汗简之作。
2. 他一直以来都擅长用汗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汗流如雨、简体字、简明扼要、简易、汗如雨下。
简短、精练、扼要、简洁、简明。
冗长、啰嗦、详尽、复杂、罗嗦。
百废具作伴驾扒头扁豆不手昌风澄沧车重赤口日冲踤呆呆挣挣当东大忧打仗都纲队舞二次方程贰正芳懿封羊粉蒸肉妇言怪言海船回忆録简勘焦劳静渊箕潁康拜因凉不丝儿量子立车龙蜕履道里冒位没是哏没有说的暮霭闹扬气颞骨平气匹休潜户前庭悬鱼沙日士臣石绿事验手挠俗表速帖甜适汀濙万叶集巍巍荡荡无容诬枉效慕携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