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孤峭的意思、孤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孤峭的解释

(1).突兀峭立。《周书·异域传上·蛮》:“ 腾 虑 双城 孤峭,攻未易拔。” 唐 方干 《赠处州段郎中》诗:“幸见仙才领郡初,郡城孤峭似仙居。” 唐 王贞白 《太湖石》诗:“谁怜孤峭质,移在 太湖 心。”

(2).喻品性孤傲,不与众人和同。《隋书·艺术传·萧吉》:“ 吉 性孤峭,不与公卿相浮沉。” 唐 裴庭裕 《东观奏记》卷上:“ 武宗 朝,任宰相 李德裕 ,虽丞相子,文学过人,性孤峭,疾朋党如仇讎。” 五代 齐己 《酬湘幕徐员外见寄》诗:“ 东海 儒宗事业全,冰稜孤峭类神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邹二痴》:“ 邹公履 ,名 德基 ,工於书法,在 平原 北海 之间,而性孤峭,如醉如痴。”

(3).喻文学、艺术风格高雅超俗。 唐 方干 《送陈秀才将游霅上便议北归》诗:“诗句因余更孤峭,书题不合忘 江东 。”《和靖诗集》附 宋 何养纯 《林集附言》:“先生书法,深入 晋 室,惟《停云馆》二小柬流传於世,清瘦遒劲,语亦澄淡孤峭。” 明 杨慎 《任尽言》:“其诗文孤峭而有风稜,雄健而有英骨。” 清 郑燮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 褚河南 、 欧阳率更 之书,非不孤峭,吾不愿子孙学之也。” 郑振铎 《蝉与纺织娘》:“他们的歌声,是如秋风之扫落叶,怨妇之奏琵琶,孤峭而幽奇,清远而凄迷,低徊而愁肠百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孤峭是汉语中一个兼具自然意象与人文特质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形容山势陡峭孤立

指山峰陡峻挺拔、独立高耸的自然形态。

例证:

“孤峰峭立,四无依傍。” ——《汉语大词典》

此义项突显山体的险峻与孤立感,常见于古典山水诗文描写中。参见《汉语大词典》“孤峭”词条释义一。


二、引申义:喻指人的性情孤高

形容人性格清高、不随流俗,含有超然独立之意。

例证:

“性孤峭,不喜与俗人交。” ——《宋史·隐逸传》

此用法强调人格的卓然独立,常见于史书对文人隐士的评述。参见《辞源》“孤峭”释义二。


三、文学意象:象征冷寂清绝的意境

在诗词中营造出清冷、寂寥的审美氛围。

例证:

李商隐《霜月》中“青女素娥俱耐冷”之句,以“孤峭”意象暗喻高洁品格。

此类表达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成为传统美学的重要符号。参见《唐诗鉴赏辞典》相关评析。


词源参考:

“孤”取“独立无依”之义(《说文解字》);“峭”从“山”部,本义为陡直险峻(《说文·山部》)。二字合成后,由具象山形延伸至抽象人格,体现汉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造字思维。参见王力《古代汉语》词义演变章节。


权威文献索引:

  1. 《汉语大词典》(第3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页421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页987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页205
  4.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李商隐诗评析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孤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自然景观:形容山石、建筑等突兀峭立的形态。
  2. 人物品性:比喻人孤傲清高,不随波逐流。
  3. 艺术风格:指文学或艺术作品高雅超俗的格调。

二、详细解释与例证

  1. 自然景观的“孤峭”
    多用于描述陡峭孤立的山峰或建筑。例如:

    • 《周书》提到“双城孤峭,攻未易拔”,形容城池险峻。
    • 唐代诗人方干以“郡城孤峭似仙居”描绘山城的独特地势。
  2. 人物品性的“孤峭”
    指性格孤傲、不趋附世俗。例如:

    • 《隋书》记载萧吉“性孤峭,不与公卿相沉浮”,体现其独立人格。
    • 唐代李德裕因“性孤峭,疾朋党如仇雠”被史书记录。
  3. 艺术风格的“孤峭”
    形容作品风格清冷脱俗。例如:

    • 方干诗句“诗句因余更孤峭”强调诗歌的独特意境。
    • 宋代《和靖诗集》称林逋书法“清瘦遒劲,语亦澄淡孤峭”。

三、总结

“孤峭”一词融合了自然、人格与美学的多重意涵,既可用于具象的景物描写,也可抽象表达超然的精神境界。其核心在于“孤”与“峭”的结合——前者强调独立,后者凸显高度或锋芒。

别人正在浏览...

百娇唱好串月辞藻大豆灯尽油干丢人现眼东郭逡动众杜谏二遍苦反扑发生认识论浮消港鱼公襄拐门寡少含熏红海汇映贱直借閲击剑唧啾精能寄坐磊落不覊凌风里圈留款卢獦路冢緑熊席没王法泌瀄搦朽磨钝醅面谯黜乔腔骑寇穹丽囚人啓瀹让衅媆媆山东琴书蛇婆世英泰始堂额菾菜田宫体育运动荣誉奖章通屋顽匪硙磨温生绝裾宪兵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