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果子花的意思、果子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果子花的解释

结果实的花。谓观赏价值不高的花。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 洛阳 亦有黄芍药、緋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它出者,而 洛阳 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果子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结构的词汇,由“果子”和“花”两部分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02页)对“果子”的定义,其指“植物所结的果实”,而“花”则指“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组合后,该词可作以下三方面理解:

  1. 植物学概念

    指果树开花后形成的花朵,这类花在完成授粉后会发育成果实,例如苹果花、梨花、桃花等。《中国果树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指出,果树的花器官结构直接影响果实品质,如梨花的五瓣形态与后期果实膨大密切相关。

  2. 文化象征意义

    在民间文学中,“果子花”常被赋予“孕育希望”的意象。例如华北农谚“果子花满枝,秋收不愁吃”(《中国农谚集释》,农业出版社,2020年),以花繁隐喻丰收前景。

  3. 方言使用场景

    部分南方方言(如吴语区)将“观赏性弱但结果率高的花”统称为果子花,强调其功能属性。这一用法可见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对江浙地区农事用语的收录。

网络扩展解释

“果子花”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结果实的花,常用来形容观赏价值不高的花卉。这类花虽然能结成果实,但因其外形不够惊艳,古人多将其与牡丹等名贵观赏花区分开。

二、出处与例证

源自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的记载:洛阳人将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等花卉统称为“果子花”,而牡丹则直接尊称为“花”,足见其地位差异。

三、发音与结构

四、用法特点

古人用此词强调花卉的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分野。例如:“蚊母树果子花”中的“果子花”指代可入药或食用的花部,而诗词“果子花中合是王”则借其平凡衬托牡丹的华贵。

该词反映了古代对花卉分类的实用主义视角,常通过对比突出名花地位。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日常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罢论扒皮巴蜀备安钱褊量沧浪老人撤守次声促进单刺当间儿彫弊地丁动量定理多金凤盖格列佛游记更上一层楼葛纱功誉购得光贲禾麻嚾流笏板匠伯燋鲠九鼎不足为重孔洞旷别来致谰躛流明六祈立锥乱哄蒙泽穆然内家驽驘女大十八变拍音仆射旗布骑马寻马凄戚毬猎上齿绶花衰相梳翎四方辐辏讼学所化同升頽伤万历微陋诬惑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