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次声的意思、次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次声的解释

频率低于听觉下限(20赫)的声波。波长有数百至数千米,能绕过一般障碍物而传得很远,大气对次声的吸收也很少。火山喷发、海啸、台风、地震、核爆6*炸等都会产生很强的次声。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次声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次声,又称亚声波或低频声波,是指频率低于人类听觉下限(通常为20赫兹(Hz)以下)的声波。其核心特征在于频率极低,超出了人耳可感知的范围,但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广泛的存在形式。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并结合科学背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频率范围:指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通常能听到20Hz至20,000Hz的声音,次声因频率过低而无法被直接听见。
  2. 物理特性:波长较长,传播距离远,能量衰减慢,穿透力强,可绕过大型障碍物。例如,地震、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可传播数千公里。

二、来源与存在

  1. 自然现象:
    • 气象活动:台风、雷暴、大气湍流等产生的低频振动。
    • 地质活动: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等释放的次声能量。
    • 生物活动:部分大型动物(如大象)通过次声波进行远距离沟通。
  2. 人为活动:
    • 工业设备:大型机械、风力发电机、压缩机运转时产生的低频噪声。
    • 交通工具:飞机、高铁、重型卡车运行时伴随的次声振动。

三、应用与影响

  1. 监测预警:
    • 用于地震、海啸的早期监测系统,通过捕捉次声信号预测灾害。
    • 气象领域通过分析风暴次声波预判强度与路径。
  2. 医学研究:
    • 部分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强度次声可能引发头痛、疲劳等生理反应。
  3. 工程技术:
    • 建筑设计中需考虑次声对结构的潜在共振影响。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次声”的定义(商务印书馆)
  2. 《声学手册》(马大猷著)关于次声物理特性的论述(科学出版社)
  3. 《应用声学》期刊研究:次声在生物通信与健康影响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次声”的详细解释:

定义
次声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属于人耳无法直接感知的低频机械振动。其波长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传播距离极远,且穿透力强,能绕过障碍物或穿透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

特点

  1. 传播特性

    • 远距离传播:次声波能量衰减缓慢,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可传播数千至上万公里。
    • 强穿透性:可穿透建筑物、海水、土壤,甚至坦克、潜艇等密闭结构。
    • 易衍射:因波长较长,容易绕过障碍物传播。
  2. 产生来源

    • 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会释放强次声。
    • 人为活动:核爆炸、火箭发射、大型机械运行等也会产生次声。

应用领域

潜在危害
次声波若与人体器官(如心脏、肺部)的振动频率相近,可能引发共振,导致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总结
次声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低频声波,既有重要的科研与实用价值,也需注意其潜在风险。如需了解更多技术细节,可参考、4、7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鼻版章悲悔比葫芦画瓢逼租裁留裁判官成器鸱峙畴日仇香道德经定虐洞子恶虖翻讨废铁过社河目龟文鹤舟洪蒙华竞徽懿昏朝胡涂蛋渐快简慢急促杰士据案量能两同心民冢殴蛇扑闪铅刀一割森蔼掺手盛齿市沽誓泉之讥四封四友镗鎝探真天年不测廷议痌癏突烟腕促蹄高王建微意谓予不信温纶吴门污名无其奈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