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閨籍 ”的省稱。記載朝廷諸官姓名的簿籍。 唐 李商隱 《為濮陽公陳情表》:“纔通閨籍,又處藩條。” 宋 徐铉 《和陳贊善緻仕還京口》:“已駕安車歸故裡,尚通閨籍在龍樓。”《宋史·選舉志五》:“先是,任子得攝太祝奉禮,未幾,即補正員。帝謂:‘膏粱之子,不十年坐緻閨籍。’”參見“ 金閨籍 ”。
“閨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官員制度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閨籍(guī jí)是“金閨籍”的省稱,指記載朝廷官員姓名的官方簿籍。這一名稱源于古代對官署或宮廷的雅稱“金閨”,因此“閨籍”可理解為官員名錄的正式記錄。
功能與性質
主要用于登記官員身份信息,類似現代的職官名冊。擁有“閨籍”意味着正式進入官僚體系,如《宋史》提到貴族子弟通過特權“不十年坐緻閨籍”。
文獻例證
曆史背景
該詞常見于唐宋文獻,體現了古代官僚選拔與身份管理制度。例如,《宋史·選舉志》批評了貴族子弟憑借出身快速獲得官職的現象。
“金閨籍”中的“金閨”原指漢代宮中的金馬門,後借指朝廷或官署,因此“閨籍”帶有一定的尊稱色彩。需注意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史》相關條目。
《閨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女子的家庭出身或女子的出身地。它常常用來表示女子出身的高貴和典雅。
《閨籍》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阝”是左邊的部首,表示在山的一邊的意思;“竹”是右邊的部首,表示竹子。根據筆畫計算,它共有20畫。
《閨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在繁體字中,它保留了和簡體字一樣的形狀和意思,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的形狀與現代相比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然而,《閨籍》這個詞在古代和現代的形狀基本上是一樣的。
1. 她出身名門望族,家族的閨籍很高。
2. 這位少女有着出色的才華和高貴的閨籍。
閨房、閨蜜、籍貫
出身、家世、門第
庶民、平民、出身卑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