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奔。《左传·昭公十八年》“ 郑 有他竟,望走在 晋 ” 晋 杜预 注:“言 郑 虽与他国为竟,每瞻望 晋 ,归赴之。”《晋书·礼志中》:“﹝ 温嶠 ﹞万里投身,归赴朝廷。”
“归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归赴(拼音:guī fù)指“投奔”,即主动前往某一地方或势力寻求依靠或归属。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因政治、军事等原因而选择依附的行为。
《左传·昭公十八年》
晋代杜预注解中提到:“郑虽与他国为竟(境),每瞻望晋,归赴之。”意为郑国虽与其他国家接壤,但仍心向晋国并投奔依附。
《晋书·礼志中》
记载温峤“万里投身,归赴朝廷”,描述其长途跋涉投奔朝廷的举动。
现代语境
可引申为“回归原处”或“归还”,但需结合上下文。例如:
词性分析
动词+动词结构,强调动作的连贯性。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左传》《晋书》及汉典、沪江词典等资料。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归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返回、归去的意思。它描述了一个人或物体回到原处或回归出发点的动作。
《归赴》的部首是彳和走。它的拆分部首中的彳表示行走,走表示动作。《归赴》总共有11笔。
《归赴》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最初的形态是由“心”和“辵”组成的。其中的“心”表示内在情感或意义,“辵”表示走。随着演变,它的形状和字形逐渐变化,形成了现代的形态。
《归赴》的繁体写法为「歸賦」。
在古时候,汉字《归赴》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字形在结构和笔画上有所差异,例如字形中的“行”部分往往更加复杂,笔画更多,整体呈现出古朴的风格。
1. 他毕业后归赴故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2. 饱览美景后,我们归赴酒店休息。
1. 归去来兮
2. 归心似箭
3. 归乡
1. 归还
2. 返回
3. 归来
离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