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鼓箧的意思、鼓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鼓箧的解释

(1).谓击鼓开箧,古时入学的一种仪式。《礼记·学记》:“入学鼓篋,孙其业也。” 郑玄 注:“鼓篋,击鼓警众,乃发篋出所治经业也。”

(2).借指负箧求学。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华阳 曾子 ,鼓篋来游; 蜀国 颜生 ,抠衣请学。”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 东阳 故侯孙,少小同鼓篋。” 清 钱谦益 《娄江十子诗序》:“顾以余为可与言也,相与鼓篋而请事焉。”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此间如学堂学生,鼓篋不过月餘耳。”

(3).借指经业、学术等。 唐 张说 《赠郎将葛君墓志》:“不承过庭之训,不渐鼓篋之术。”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常成二公》:“ 成公 之始至也,未及下车,礼先圣先师,退而嘆堂室湫狭,斆学荒隳,惧鼓篋之道寝,《子衿》之诗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鼓箧是汉语古典词汇,最早见于《礼记·学记》,本义指古代学子入学时击鼓召集、开启书箧的仪式,后衍生为勤学苦读的代称。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教育制度研究,其内涵可从三方面阐释:

一、词源考据 《礼记·学记》载“入学鼓箧,孙其业也”,郑玄注“鼓箧,击鼓警众,乃发箧出所治经业”。此处“鼓”为击鼓示警,“箧”指竹制书箱,合指周代贵族教育中督促学子严谨治学的礼仪环节。这种仪式化的教学管理方式,体现了先秦“严师重道”的教育思想(来源:《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版)。

二、语义流变

  1. 本义层面

    《古代汉语词典》释为“击鼓开箱”,特指周代贵族学校每日清晨以鼓声召集弟子开箱取书的晨读制度,如宋代卫湜《礼记集说》引刘彝言:“每日入学,闻鼓声则开箧以出书。”

  2. 引申层面

    唐宋后渐成求学典故,如方孝孺《郑氏孝友庵记》“鼓箧之士,负笈之徒”中以“鼓箧”与“负笈”对举,均指游学书生。清代《渊鉴类函·礼仪部》将其列为“劝学”类目,强化了与勤学行为的关联。

三、文化意象

该词凝结着三重文化符号:

(主要参考文献:《汉语大词典》第12册第891页;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第三章;《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校释本)

网络扩展解释

“鼓箧”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1. 本义:入学仪式
    指古代学子的入学礼仪,即通过击鼓召集学生后,开启书箱分发典籍。《礼记·学记》记载:“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强调以庄重的仪式引导学生敬畏学业。

  2. 引申义:求学行为
    后引申为“负箧求学”,代指学子携带书箱(箧)远行、刻苦读书的状态,如“鼓箧之士”形容勤学之人。

  3. 抽象义:学术领域
    在更广义的语境中,可指代经学传承或学术研究本身,例如用“鼓箧之业”概括典籍学问。

扩展说明:该词反映了古代教育对仪式感与典籍传承的重视,其核心意象“击鼓”象征秩序,“书箧”象征知识载体,共同构成尊师重教的文化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逼和博山炉伯赵操之过切陈王赋齿躐赤彘楚娘鉏商存肄打边鼓滴溜打拉都卢伎遏捺蕃盛斐亹讽纠分事伏利过中不食惠存见异思迁架虚儆跸金魁星金仆巾帻稷正倦鸟慨然应允肋木灵凫吝简林业六韬三略茅门迷惶米囊花鸣跼明名默静迺公攀光璞石揿钉认范山桂圣诲生卒市场调节实实失俗舒畅梯附退葸尾随舞弊营私无是公箱杠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