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挂瓢的意思、挂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挂瓢的解释

亦作“掛瓢”。《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 汉 蔡邕 《琴操》:“ 许由 无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遗之, 由 操饮毕,以瓢掛树。风吹树,瓢动,歷歷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捐之。”后以“挂瓢”为隐居或隐者傲世的典故。 唐 钱起 《谒许由庙》诗:“松上掛瓢枝几变,石间洗耳水空流。” 明 管正仪 《古先生墓》诗:“采薇非徇义,挂瓢非避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人人为 巢 许 ,则至今洪水横流,併挂瓢饮犊之地亦不可得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挂瓢"是汉语中具有典故性质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源于上古隐士许由的典故。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指隐居或隐者恬淡无争的生活",包含以下三个语义层次:

一、本义溯源 典出东汉蔡邕《琴操·箕山操》记载:"许由无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此故事后,形成"挂瓢"的固定意象,象征隐士超脱物欲、不滞于外物的精神境界。

二、语义演化

  1. 动词用法:唐代王绩《赠李征君大寿》诗"散诞时须酒,逍遥剩欲缄。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中,"挂瓢"已演化为表达隐居行为的动词
  2. 借代用法:明清文人常用作书斋雅号,如清代钱谦益《秋水阁记》"挂瓢堂"即取此意,喻文人清高自守的品格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典故词典》将其列为B级常用典故词,主要保留在书面语中。当代多见于:

该词的语义稳定性较高,自唐代定型后核心义项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使用频率呈衰减趋势,主要保留在特定文化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挂瓢”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隐士文化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典故来源

该词出自汉代蔡邕《琴操》记载的传说:上古隐士许由生活简朴,饮水时无杯器,常以手捧水。有人赠他一瓢,许由用完后将瓢挂在树上。风吹动瓢发出声响,他嫌其烦扰,便将瓢丢弃。这一行为体现了隐士对世俗干扰的厌弃。

二、词义演变

  1. 核心含义
    指代隐居生活或隐者清高自持的态度,常与“洗耳”等典故并用,象征不慕荣利、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2. 文学意象
    唐代诗人钱起在《谒许由庙》中写道:“松上挂瓢枝几变,石间洗耳水空流”,通过“挂瓢”与“洗耳”的意象组合,强化隐士形象。

三、应用场景

多用于诗词、古文等文学创作,如明代管正仪《古先生墓》中“挂瓢非避荣”,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也引用此典,强调隐逸思想的纯粹性。

四、补充说明

字面可拆解为“悬挂葫芦瓢”,但实际使用时几乎不涉及字面义,完全指向典故引申的象征意义。需注意与“箪食瓢饮”等表清贫的词汇区分,前者侧重精神超然,后者侧重物质简朴。

别人正在浏览...

本谋不察哺待孱妇朝三暮四成群结队充甸网村舂电瓶谛料飞虎疯狂岗头泽底傀怪豪剧华辀挥师护路林跽跪紧絭金眸集萤积雨云汲冢古文钧金隽蔚举义廉贫连韵理固当然陵缺緑发麻勃濛晦缪悠摸着石头过河木兰暮鹨偏傍辟盟平良坯子起送文书人工流产人心皇皇撒娄三咤时雝熟察説议四斗五方四饭韬涵讨究庭闱同恶相求颓塞望江亭王旌邪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