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探讨追究。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又世胄名氏,本国俗缘,散析众部,卒难讨究。” 宋 文同 《秘书丞冯君墓志铭》:“僻居静处,讨究羣策,经深史隐,鉤擿藏诣。” 明 杨涟 《寄梅长公书》:“但以考事未定,不便数数与之深言,考后或可时相讨究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事业当然仍旧是终身以之的教育;两个人共同努力,讨究更多,兴味更多,而成功也更多。”
“讨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ǎo jiū,其核心含义为深入探讨、推求真理或追究问题本质。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该词:
研讨与追究
指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系统性分析,既包含理论探讨,也涉及实践层面的追究。例如:“他毕生致力于讨究古代文献中的哲学思想。”
批判性思考
包含对观点、理论的评估与验证,以求得出可靠结论。例如:“学者需以严谨态度讨究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古代文献中的运用
现代语境
叶圣陶在《倪焕之》中写道“事业仍旧是终身以之的教育”,隐含对教育本质的持续讨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历史演变,中的古籍引文及现代用法分析。
词义:讨(找寻、探求)究(追求、探讨),表示深入研究、探究某个问题或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讨究的部首是言(讠),由4笔组成。
来源:讨究的字义源自《尔雅·释诂》。
繁体:討究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的讨究字是“謀究”,由言(讠)和牛旁组成。
例句:他们正在讨究新的解决方案。
组词:探究、研究、研讨、追究
近义词:调研、探索、寻求
反义词:停滞、放弃、敷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