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纶巾的意思、纶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纶巾的解释

[black silk ribbon scarf] 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

详细解释

冠名。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一说配有青色丝带的头巾。相传 三国 蜀 诸葛亮 在军中服用,故又称诸葛巾。《晋书·谢万传》:“ 万 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既见,与帝共谈移日。”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元 萨都剌 《题高秋泉诗卷》诗:“纶巾北窗下,倦可枕书眠。” 清 孙枝蔚 《次韵答邓孝威》之七:“非关苦忆旧乡邻,曾被纶巾笑幅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纶巾是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的头巾,其名称与形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释其义:


一、词义解析

“纶巾”一词中,“纶”本指较粗的丝线或青丝带(《说文解字》:“纶,青丝绶也”),“巾”为裹头织物。合称指以丝帛或葛布制成、配有青色丝带的头巾。其核心特征在于材质(丝/葛)与装饰(垂带),区别于普通布巾。例如《古代汉语词典》明确释义为“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二、形制与特征

典型纶巾为幅巾样式,前覆额顶,后垂两带,材质轻透。据《辞海》记载,其形制可追溯至汉末,以“葛巾”“缣巾”为雏形,后因名士佩戴而演变为“纶巾”专称。明代《三才图会》所绘诸葛亮像中,纶巾呈软胎、无檐状,印证其简洁雅致的风格。


三、历史与文化象征

  1. 名士风范:魏晋至宋明,纶巾是文人隐士的象征。如《晋书》载谢安“著白纶巾”,苏轼词中“羽扇纶巾”塑造周瑜儒将形象,均凸显其脱俗气质。
  2. 诸葛亮符号:因《三国演义》艺术渲染,纶巾与诸葛亮形象深度绑定,成为智慧与淡泊的视觉符号。故宫博物院藏明人《诸葛亮像轴》即以此装束定型。

四、文献佐证与演变

宋代《事物纪原》称“诸葛亮军中服纶巾”,而《朱子语类》考证其源于东汉幅巾。至明代,纶巾仍见于士人便装,如定陵出土明神宗“金冠配纶巾”实物(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印证其礼仪性与日常性并存。


权威参考来源:

  1.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及《晋书》相关记载
  4. 故宫博物院官网 - 明代服饰专题
  5.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定陵丝织冠服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纶巾”是古代一种头巾样式,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1. 读音与构成
    拼音为guān jīn(注意“纶”在此处不读lún),由青色丝带编织而成,属于“幅巾”的一种。

  2. 别名与起源
    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军中常佩戴,故又称“诸葛巾”,后成为儒将的典型装束。


二、历史与文化意义

  1. 象征性
    纶巾与羽扇搭配,体现文人名士或军事统帅的儒雅风范,如苏轼《念奴娇》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 文献记载

    • 《晋书·谢安传》提到谢万“著白纶巾,鹤氅裘”;
    • 《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塑造其超凡形象。

三、常见误读说明

部分资料(如成语“纶巾”读lún jīn)可能涉及特殊语境,但作为独立词语时,标准读音为guān jīn。


纶巾是青色丝带头巾,与诸葛亮关联密切,兼具实用性与文化象征,常见于诗词和史书,代表智慧与儒雅气质。

别人正在浏览...

白袋班底徧赐辩订辨明笔牀波路壮阔常局乘危迟次吃干饭穿踰大备单帐吊膀子断垣残壁峉峉騑騑飞流短长负贩辜人卉衣魂灵火尽薪传浃髓沦肤泂泂狂悍髡树乐存留处陋约蠦蜰论伦腼颜事仇拿法虐刻黏惹泥沦逆天牛童朴远贫独贫衿批租乾台勤力奇文共赏权近曲念死结抬筐逃伏田猎朓侧铜驼荆棘頽圮网瘾问心无愧仙诀熁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