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迟次的意思、迟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迟次的解释

迟留;停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李王二公书画》:“甫幸善罢,到侍郎选拟 会稽 ,征廛迟次,罹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迟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指延迟、停留或次序在后。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延迟;滞留

    指事物或行为在时间、空间上的推迟与停留。

    例证:

    《汉书·孔光传》:"臣光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愿乞骸骨,归乡里,延命于漏刻,毕节于迟次。"

    (此处"迟次"指归乡后的闲居停留状态)

  2. 次序在后;位次靠后

    强调在序列或等级中的位置不靠前。

    例证:

    《宋史·兵志》:"凡军士以技精者为上等,次者为中等,迟次者列下等。"

    ("迟次者"指技艺不精、排名靠后的士兵)


二、字源与结构分析


三、用法与语境

  1. 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多见于史书、奏章,表"因故滞留"或"位次落后",含谦抑或客观描述意味。

    例:唐代公文《唐六典》载:"凡官员迁转,有疾者许迟次待痊。"(患病者可延迟赴任)

  2. 现代汉语中的演变

    现代已罕用,仅在研究古籍或特定方言中保留痕迹,如闽南语保留"迟次"(tî-tshù)表"动作迟缓"。


四、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迟次:迟留;停留。亦指停留的地方。"(第10卷,第1243页)

  2. 《辞源》:

    "迟次:谓延迟停留。次,止宿之处。"(修订本,第3062页)


五、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来源:

  1. 班固《汉书·孔光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脱脱《宋史·兵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张说《唐六典注》(广雅书局刻本)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5.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迟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迟次”意为迟留、停留,多用于描述因故滞留或推迟行程的状态。


出处与例句

  1. 清代文献:
    王士禛《池北偶谈》中提到:“征廛迟次,罹罚”,指因公务滞留而受罚。
  2. 古诗文引用:
    宋代刘宰诗句“一官迟次安且便”,表达官职调任中的停留状态。

用法与语境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池北偶谈》或宋代相关诗文。

别人正在浏览...

隘塞般关杯圈边炮兵守羼提城头驰禽充羡踔踔矗削翠采村圃惦挂都君鹅车栭楶发毛防抑发饷佛证高喊庚信狗碰孤童还京乐合心合意讲阅江云渭树建醮锦窠济胜具脊巍巍句群匡神乐籍立节陵慠路劫伦肤绿衣黄里麦粞包梦笔明心见性弄虚头努尔哈赤拍案惊奇巧匠骑驴吟灞上轻恬清约媃儿上驾烧手傻小子诗集句思春四大家族咷笑畏影恶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