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擡筐”。由两人抬的装物大筐。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青年战士拔腿跑到滤沙架子底下拖来了一只大抬筐。”
“抬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指由两人共同抬运的大型装物筐,常见于体力劳动场景。例如作家王愿坚在《普通劳动者》中描述:“青年战士拖来了一只大抬筐”。该词由“抬”(两人协作托举)和“筐”(竹编容器)组合而成,属于具体劳动工具名称。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列为成语,引申为比喻集体协作、共担责任。例如形容团队合作时,可用“抬筐精神”表达共同克服困难之意。但需注意,此用法在权威文献中出现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口语化表达。
可通过等来源获取更多语境案例。
《抬筐》是一成语,意为多人合力抬着装有货物的筐。它用来比喻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场景。
根据《康熙字典》的分类,《抬筐》的拆分部首为手(扌)和竹(⺮)。它总共由8划组成。
《抬筐》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公瑾亮以‘ 抬篮 误中弓箭’ 之事,以自诒於曹操。是以人皆推以为忠良。” 这里的“抬篮”即为“抬筐”的旧称,并且过去使用的是“iong”(篮)的繁体字,现代汉字书写中一般使用简体字“筐”。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略有不同。按照古汉字的写法,《抬筐》的写法为“扌⺮”。
1. 村民们齐心协力,像 抬筐一样,将庄稼丰收的喜悦分享给每个人。
2. 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像 抬筐一样,众志成城,共同克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