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钉棺材用的钉子。《世说新语·方正》“ 淮 妻,太尉 王凌 之妹,坐 凌 事,当并诛” 刘孝标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凌 自知罪重,试索棺钉以观太傅意,太傅给之。”
“棺钉”是汉语词汇,指用于固定棺材的钉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指钉合棺材所用的金属或木质长钉,主要用于密封棺盖与棺体。其字义分解为:
二、历史文献记载 最早见于《世说新语》注引三国时期《魏略》的典故:王凌因罪被诛前,曾索要棺钉试探司马懿态度,司马懿仍提供钉子,暗示其必死结局。
三、延伸含义 在部分语境中,棺钉可能象征死亡或终结。例如美国俚语中“棺材钉”偶指香烟(隐含危害健康之意),但此用法非中文原义。
参考资料:上述解释综合了词典定义及历史典故,延伸义参考了文化背景。
棺钉,是指用来连接棺木的金属钉子。它通常由铁、铜或不锈钢制成,形状长而尖锐,用于将棺木盖板和侧板固定在一起,以保持棺木的完整和稳固。
棺钉的部首为“钅”和“木”,分别代表金属和木材。它的总笔画数为14,其中“钅”部的笔画数为5,而“木”部的笔画数为4。
棺钉这个词来源于汉语,是由“棺”和“钉”两个字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棺钉的写法为「棺釘」。
在古代汉字中,棺钉的写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异。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将棺钉的写法为「棺釘」,并提到它是用来连接棺木的金属钉子。
1. 请负责人将这些棺钉固定在棺木上。
2. 匠人仔细打磨棺钉,以确保其质量和牢固性。
棺门、棺材、棺木、棺椁、棺蓋
用棺、棺柩、棺榻
活人、生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