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负戴的意思、负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负戴的解释

(1).以背负物,以头顶物。亦谓劳作。《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宋 曾巩 《道山亭记》:“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躓也。”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其往来负戴者,俱焦头烂额,断臂折脛。”

(2).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接舆妻》: 接舆 躬耕以为食, 楚王 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往聘迎之。其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贪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织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不如去之。”于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后因以“负戴”指夫妻一起安贫乐道,不慕富贵荣华。 清 钱谦益 《后秋兴》诗之一:“负戴相擕守故林,繙经问织意萧森。” 胡朴安 《生女慰内》诗:“来日祇应同负戴,於今何贵有鬚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负戴是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结构,其释义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基本词义

“负戴”由“负”和“戴”两个同义动词并列构成。《汉语大词典》指出,“负”本义为背驮,《说文解字》释作“恃也,从人守贝”;“戴”指头顶承物,《古代汉语词典》注为“以首载物”。二字连用表示“背负与顶戴”的复合动作,特指古代用肩背和头部同时搬运重物的劳动方式。

二、礼制内涵

在儒家典籍中,“负戴”被赋予礼仪价值。《礼记·王制》记载“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强调对长者的体恤。孟子更将“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视为仁政标志(《孟子·梁惠王上》),体现古代尊老文化。

三、引申用法

该词衍生出两类特殊含义:

  1. 代指体力劳动,《汉书·东方朔传》用“负戴”描述庶民劳作
  2. 象征孝道责任,如《盐铁论》以“负戴”喻子女赡养之责。

四、现代存续

当代语言实践中,“负戴”主要保留在成语“负戴不绝”中,形容持续承担重任。但在方言调查中,晋语区仍存“负戴”作动词使用的活态案例(《山西方言志》)。

网络扩展解释

“负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指以背负物、以头顶物的体力劳作,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底层民众的辛劳。如《孟子·梁惠王上》提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强调通过教化让老年人免于劳役。

  2. 劳作与责任
    引申为承担生活重担或压力,如宋代曾巩《道山亭记》中描述山路险峻,“负戴者”需侧足而行,体现体力劳动的艰辛。

二、典故引申

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的典故:
接舆夫妻拒绝楚王厚禄,选择“夫负釜甑,妻戴纴器”隐居,后“负戴”被赋予夫妻安贫乐道、不慕荣华的象征意义。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总结来看,“负戴”既指具体的体力劳动,也蕴含文化典故中的精神内涵,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度陈仓百日黄伴舞本司兵种残冬腊月産马谄诈驰结冲锋陷鋭穿孝腠理存守当璧打转转故态合体后会狐塞夹布子讲义狡猱郊配禁园遽惶跼影録爵明露命限明昭昏蒙默感疋鸟普尔钱墙花路柳凄丽其奈我何倾巢出动秋成睿绪色身神到之笔升迁桥沈牛湿租霜厉水里纳瓜笥椟耸肩曲背肃治田稺亭寺挺险蚊毫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五号香被香橼闲约仙奏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