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作过遍。也称过拍。词的第二段的开头。词除单调外,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片、四片者。从上一片过到下一片,必须衔接贯串,不能割断词意。其下片首句和上片首句不同者,一般称为换头,或称“过变”。参阅 宋 张炎 《词源》卷下。
过片(guò piàn)是汉语诗词术语,特指词体创作中下阕的开头部分,承担着承接上阕、开启下阕意脉的关键作用。其核心含义与艺术功能如下:
过片又称“过遍”或“过变”,指词的下阕首句(或首韵)。词体通常分上下两阕(少数有三叠、四叠),过片位于两阕之间,需在保持音乐节奏连贯的同时,实现文意的自然过渡。例如苏轼《水调歌头》下阕首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即通过场景转换承接上阕“把酒问青天”的意境,开启对人间情感的抒写。
宋代词人尤重过片技法。张炎《词源》强调“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进一步提出“藕断丝连”之说,主张以意象或情绪暗线勾连两阕。如秦观《满庭芳》以“销魂”承接上阕离别场景,再以“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开启自嘲,形成意蕴的递进。
部分学者将“过片”等同于“换头”,但严格而言,“换头”侧重句式变化(如《菩萨蛮》上下阕句式差异),而过片更强调意脉功能。龙榆生《词学十讲》指出:“过片是词章结构的枢纽,换头是音乐形式的转折”,二者虽有交集但内涵不同。
经典例析:
李清照《一剪梅》上阕写“红藕香残”的秋景,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既呼应前文落花流水意象,又以“自”字暗转至下阕“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抒情,堪称意脉流转的典范。
参考资料:
“过片”是词学中的术语,指词体分片时下片的开头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结构划分
词分为上下两片(或更多),每段称为“一阕”或“一片”,下片的开头即“过片”。例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双调词均需处理过片衔接。
别称与起源
又称“过变”“过遍”,最早由宋代张炎在《词源》中提出,强调“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承上接下”。
衔接与过渡
过片需自然连接上下片内容,保持词意连贯,避免割裂。例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不恨此花飞尽”一句,既总结上片杨花飘零,又引出下片的情感升华。
创新与约束
优秀过片应“发起新意”,但不可偏离原主题(沈义父《乐府指迷》)。如辛弃疾《破阵子》过片“马作的卢飞快”,从梦境豪情转向现实悲凉,转折自然。
注:部分资料提到“过片”作为成语指“过去的事物已过时”,但此用法较少见,文学领域主要指词体结构术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词源》或诗词解析类文献。
白骆阪道必赤赤彩丝系虎槎程柴天改玉偿命传草貙蒌慈恩戴凭席大气压强定衣反谋发青风驰云走刮风管情袿裳鬼剃头鼓门道黄巾惛塞兼夕坚执汲古阁金障谲狂君火隽望坑洼狂墨林下士流英逻送緑玉滤纸名父木仆凝重逆时栖寻劝解去取撒播僧寮省諐首鼠鼠啮蠧蚀驷马莫追太平门踏破铁鞋漙漙外徙丸捍猬立圬镘翔翔献见嫺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