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骨的意思、赤骨的详细解释
赤骨的解释
赤骨立。比喻空无所有。 元 杨维桢 《周铁星》诗:“刮民膏,嗍民髓,六郡赤骨填芻灵。”
词语分解
- 赤的解释 赤 ì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 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空无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裸露:赤脚(光脚)。 笔画数:
- 骨的解释 骨 ǔ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网络扩展解释
“赤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义
“赤骨”原指“赤骨立”,即光着身子、裸露身体。该词在古汉语中常与“赤膊”互通,强调身体毫无遮掩的状态。例如《朱子语类》卷二九中描述:“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此处“赤骨立”即指完全裸露。
二、比喻义
引申为空无所有、一无所有,多用于描述极度的贫困或资源匮乏。如元代杨维桢《周铁星》诗中的“六郡赤骨填芻灵”,以“赤骨”比喻百姓被剥削至毫无财产的状态。
三、文献例证
-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赤骨立,黑墨偷搽”,用“赤骨”形容赤裸的身体。
- 元代杨维桢的诗词多次以“赤骨”暗讽官府对百姓的压榨,如“刮民膏,嗍民髓”搭配“赤骨”形成强烈对比。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赤贫、赤条、赤身
- 变体写法:部分文献中亦作“赤骨力”“赤骨肋”,但含义相同。
“赤骨”一词兼具具象(裸露身体)与抽象(一无所有)双重含义,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增强画面感或批判现实。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修辞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赤骨这个词广义上是指红色的骨头,特指尸体腐烂后只剩下干瘪的骨骼。赤骨一词的拆分部首为赤和骨,其中赤表示红色,骨表示人和动物的骨骼。它的笔画数是六画,赤骨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模糊,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相关的记录。在繁体字中,赤骨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汉字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体的写法我无法确定。以下是一个例句:“这片赤骨暗示着无尽的岁月流逝。”关于这个词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信息,我无法在给定的内容要求下提供详细的回答,请您谅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