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述作的意思、述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述作的解释

(1).《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述,传承;作,创新。后用以指撰写著作。《后汉书·班彪传》:“ 彪 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閒。”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公自幼及长,述作不倦。” 清 姚鼐 《<西魏书>序》:“读者知其网罗放失,述作之志,存焉可也。”

(2).指著作,作品。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夫君多述作,而我常讽味。” 章炳麟 《秦献记》:“秘书私篋,无所不烧;文学述作,无所不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述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述”与“作”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在传承前人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著述或创作活动。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文化内涵:

一、基础释义

  1. 传承与阐发(述)

    “述”指传述、阐述前人已有的学说、典籍或技艺。《论语·述而》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强调对传统的忠实继承。例如在学术研究中,对经典文献的注解、疏证均属“述”的范畴。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123页。

  2. 创新与创作(作)

    “作”指创造、创作新内容。《礼记·乐记》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将“作”视为开创性的思想贡献。如孔子整理《春秋》称“作”,因其蕴含“微言大义”的创造性笔法。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第89页。

二、深层内涵

三、现代应用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述作”可泛指一切学术著述、文艺创作或技术革新,强调知识生产中的继承性与创新性平衡。例如:

科技领域对传统工艺的数字化复原属“述”,而基于此研发新技术则属“作”。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215页。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3. 王充.《论衡》. 中华书局, 1990.
  4.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网络扩展解释

“述作”是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历史渊源和现代应用两个层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述作”由“述”(传承)和“作”(创新)构成,最初源于《礼记·乐记》的“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这体现了古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理解:

二、具体释义

  1. 动词义:指撰写著作或创作
    如《后汉书·班彪传》记载班彪“才高而好述作”,即强调其勤于写作。南朝任昉《<王文宪集>序》中“述作不倦”亦为此意。

  2. 名词义:指具体的著作或作品
    如唐代刘长卿诗句“夫君多述作”,章炳麟《秦献记》提到“文学述作”,均指成型的文字作品。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述作”可泛指通过文字、语言等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创作行为,例如:

四、经典用例

提示:如需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分析,可参考《礼记》《后汉书》等典籍,或查字典网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谙熟白蛮不期而然参论乘乖楚江萍蹬技顿悴读死书发鼓风梭附审改聚赶急官暇孤櫂河市乐人后镇火源徼欢寄殡借翫径情救生衣口谈指画枯饼劳劬炼精历底梨云梦路子嫚游摩揉朴硝歉绌钱袋戕祸穷绝穷山僻壤肉苁蓉三十三天色笔神经系统石鉢鼠市私厨堂隍桃之夭夭特将天宛天足铁屑屑体力劳动涕欷外监罔贪韦护无土栽培乡账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