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诡时的意思、诡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诡时的解释

(1).违背时宜。《后汉书·桓谭冯衍传赞》:“ 谭 非讖术, 衍 晚委质。道不相谋,诡时同失。” 李贤 注:“诡,违也,言二人之道不相同,俱以违时咸被摈斥也。”《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 李善 注:“言为人之道,依俗而行,必讥之以尚同,诡违於时,必讥之以好异。”

(2).欺世。《晋书·艺术传赞》:“怪力乱神,诡时惑世,崇尚弗已,必致流弊。”《新唐书·李德裕传》:“于时挟术诡时者进,帝志衰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诡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读,结合文献用例具体说明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违背时宜,不合时俗
    指言行与时代风尚或社会主流相悖。例如《后汉书·桓谭冯衍传赞》中“道不相谋,诡时同失”,李贤注:“诡,违也”,即强调违背时代潮流而被排斥。颜延之《陶徵士诔》中“依世尚同,诡时则异”也指陶渊明不趋附世俗,选择与时代相违的隐逸生活。

  2. 欺瞒世人,迷惑时局
    带有贬义,指用不正当手段欺骗世人。如《晋书·艺术传赞》批评“诡时惑世,崇尚弗已”,《新唐书·李德裕传》提及“挟术诡时者进”,均指利用权术欺世盗名者得势。

二、文献例证

三、使用特点

“诡时”多用于史书评述或文学评论,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其核心在于“违逆”与“欺瞒”的双重性,既可指特立独行的选择,也可批判虚伪行径。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诡时

诡时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诡”和“时”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诡”字的部首是讠,拆分后的笔画数为7;“时”字的部首是日,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0。

来源

“诡时”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难以确定,可以理解为形容某种诡异的或不寻常的时间。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繁体

“诡时”的繁体字为「詭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有不少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由于“诡时”一词的来源不明确,故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无相应的规范。

例句

1. 他总是在这个诡时出现,让人无法捉摸他的行踪。

2. 我对这个诡时感到困惑,无法理解这种奇怪的现象。

组词

钟诡、诡谲、诡异、时机、时光、时刻等。

近义词

奇时、怪时、异时。

反义词

正常、正时、常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