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候和遮。古代两种侦察敌情的兵卒。《墨子·号令》“候出越陈表,庶坐郭门之外内” 清 孙诒让 间诂:“遮,《杂守》篇谓之‘斥’,此‘候’与‘遮’二者不同。候出郭十里迹知敌往来多少,遮则守郭门不远出。候遮各有表,与城上相应。”
(2).泛指侦察吏卒。《国语·晋语八》:“攀輦即利而舍,候遮扞卫不行。”
“候遮”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两个角度解析:
一、字义拆分解析 “候”在《汉语大词典》中本义为“观测、守望”,如《说文解字》注“候,伺望也”,后引申为等待、时节等含义;“遮”在《说文解字注》中释为“遏也”,指拦截、掩盖,如《史记·高祖本纪》载“新城三老遮说汉王”。二字组合时,“候遮”可理解为“观测拦截”或“伺机阻挡”的双重动作。
二、古代军事术语 在军事语境中,“候”指斥候(侦察兵),而“遮”指遮列(防御阵型),《武经总要》记载古代行军布阵时“前候后遮”,即前方布置侦察、后方设置拦截的战术配合。唐代李靖《卫公兵法》更具体说明:“候者,觇敌营垒;遮者,断寇归路”,体现古代军事侦察与阻击的协同策略。
三、现代语言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存于部分方言及历史文献研究领域。例如在江淮官话中保留“候遮”表示“等候阻拦”的口语用法,印证了《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复合动词存古”的语言现象。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注》《武经总要》等典籍,具体例证源自中华书局版《史记》及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卫公问对校注》)
“候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基本定义
指古代两种负责侦察敌情的兵卒:“候”与“遮”。
扩展含义
后泛指所有执行侦察任务的吏卒,如《国语》中提到的“候遮扞卫不行”,即指侦察与防卫工作停滞。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出其引申为“在寒冷天气聚集避风处等待,比喻依赖他人或外界解决问题”。但此解释未见于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现代衍生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悲惜不相放车轭出于意外出蛰大荔道尊得闲谛道独树凡典棺椟归根到底顾自还好寒吹寒松怀望篲箒胡母火暴见异脊索开缘阚喝狂吠烂柯亭两中辽衽立仆露天开采闾阎茫然失措梅龙梅圃缅迈飘红皮舰披毛带角暴衣旗鼓相当啓开若非召伯棠时顷谁肯水灵松脆搨地钱提地提育宛澶忘忧物碨垒文化衫文冕文品湘乡派枭匪小司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