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涸冱的意思、涸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涸冱的解释

冰冻。 唐 王泠然 《苏合山赋》:“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 唐 裴度 《律中黄钟赋》:“外去涸沍之节,内见发生之理。” 唐 陈至 《荐冰》诗:“凌寒开涸沍,寝庙致精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涸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境的复合词,由“涸”与“冱”二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隐喻事物停滞的状态。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涸(hé)

    指水干枯、枯竭。《说文解字》释为“水竭也”,如“干涸”“枯涸”。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整理本)。

  2. 冱(hù)

    意为冻结、凝结。《广韵》注“寒凝也”,如“寒冱”“冰冱”,强调因寒冷而凝固的状态。

    来源:宋代《广韵》(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校注本)。

二、复合词本义

涸冱结合二者,字面指水干枯后冻结成冰,引申为:

三、引申义与用法

  1. 事物停滞

    隐喻事物陷入僵化、无生机的状态。例:

    “思想涸冱”指思维固化缺乏活力。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对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2. 环境严酷

    形容极端寒冷干旱的自然条件,如“涸冱之地”。

    来源:地理学文献《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著)。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广韵》(泽存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4.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修订版。
  5. 任美锷《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商务印书馆,1992年。

网络扩展解释

“涸冱”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词义解释

古典用例

该词多见于唐代诗文:

  1. 王泠然《苏合山赋》中“玄冬涸沍而体成”,描写冬季冰封景象。
  2. 裴度《律中黄钟赋》用“外去涸沍之节”比喻寒冰消融。
  3. 陈至《荐冰》以“凌寒开涸沍”表现冰的纯净()。

使用场景

作为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学或书面表达中。其意境多与寒冷、凝固相关,可引申为事物停滞或闭塞的状态。

(注:相关古籍例句及字义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保暖抱桥保障房备极崩浪丙魏巉峭川藏公路粹语弹铗无鱼雕坊跌交渡轮方式丰致负地矜才服饵怀负皇恐滩胡塞户税箭水井底鸣蛙筋骸金微鸡埘伉偶考校老倒老友凉观廉空凌躐龙凤茶卤鹻眉端眄睐缅腼内丧尼僧拗开青簩倾压秋波盈盈群威群胆荣宴肉物商宜赡赈手起刀落谁们绥徕天梯兔苑望秩文定温给芜鄙校短推长西风残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