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冻。 唐 王泠然 《苏合山赋》:“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 唐 裴度 《律中黄钟赋》:“外去涸沍之节,内见发生之理。” 唐 陈至 《荐冰》诗:“凌寒开涸沍,寝庙致精诚。”
“涸冱”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该词多见于唐代诗文:
作为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学或书面表达中。其意境多与寒冷、凝固相关,可引申为事物停滞或闭塞的状态。
(注:相关古籍例句及字义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辞书)
涸冱(hé hù)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字:涸和冱。
涸的部首是水(氵),涸的笔画数为四画;冱的部首是冫,冱的笔画数为四画。
涸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其繁体字为凁。在古时候,涸的写法与现在相似,但字形略有差异。
这个词的例句:他们经过的地方变得一片涸冱,看不到一点水迹。
涸冱可以与其他字组词,如:涸泽而渔、涸鱼得水。
涸的近义词有:枯竭、干涸、干枯。
涸的反义词有:濡湿、润泽、充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