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羊学的意思、公羊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羊学的解释

研究以《公羊传》解释《春秋》的学问。《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或叫《公羊春秋》。相传为 战国 齐 人 公羊高 所著,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 汉 初才写成书。 汉 何休 作《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又好引谶纬。 唐 徐彦 为之疏,其《公羊传疏》引 戴宏 序,说是由 景帝 时 公羊寿 和 胡母生 ( 子都 )“著于竹帛”。它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盛行于 汉武帝 、 宣帝 之间。但自 王莽 时古文经大盛,《公羊传》渐少人研究。 清 代 庄存与 、 刘逢禄 、 龚自珍 、 魏源 、 康有为 等,力主复兴今文学,以《公羊传》“微言大义”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羊学是中国经学体系中的重要流派,以阐释《春秋公羊传》为核心,形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其核心思想是"微言大义",主张通过解读《春秋》中的隐微言辞揭示政治伦理和历史规律。学派特点体现在三统说、三世说等历史哲学框架,强调"改制""受命"等政治变革理念。

从汉语训诂角度看,"公羊"得名源自传经者公羊高,其学说通过口传心授延续至汉初才形成系统著述《春秋公羊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羊学派注重"以义解经",与注重文字训诂的古文经学形成鲜明对比。东汉何休所著《春秋公羊解诂》系统提出"三科九旨"理论框架,成为公羊学说的集大成之作。

清代常州学派复兴公羊学,庄存与、刘逢禄等人将之与经世致用思想结合,如《春秋正辞》中提出"通三统""张三世"的变易观。近现代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更运用公羊学"托古改制"理论推动维新变法,体现该学说的现实应用价值。现代学者陈其泰在《清代公羊学》中指出,公羊学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历史解释权的掌握,构建政治合法性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春秋公羊传注疏》、汉典网《春秋学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清代经学史论集》)

网络扩展解释

“公羊学”是儒家经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春秋公羊传》对《春秋》的阐释,属于今文经学体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公羊学以战国时期齐人公羊高口述的《公羊传》为基础,侧重通过问答体例解读《春秋》的“微言大义”。汉代初期,该书被整理成书面文献,成为官方认可的经典解释流派。

  2. 核心思想

    • 微言大义:强调从《春秋》简略文字中挖掘深层政治伦理,如“大一统”“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 谶纬结合:汉代董仲舒等学者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融入公羊学,强化其政治哲学色彩。
  3. 历史发展

    • 西汉时期,胡毋生、董仲舒推动公羊学成为官学,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更成为主流学术。
    • 东汉后逐渐被古文经学取代,清代中叶复兴,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如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4. 现代意义
    公羊学注重经典与现实关联的特点,使其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持久影响力,尤其在政治改革和经世致用层面。

注意: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将“公羊学”误释为“空谈理论”的成语,实为混淆。该词本义专指经学研究,非贬义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阿爸哀词板车苞并比属不测之祸酬倡抽冯筹帷雕掞钉是钉,铆是铆風礫風茄服食俯伛概貌根体共首鬼打墙含丝虫虎踞龙蟠戋夫几度惊急力经咒禁押就将君子军犒劳拦头黎旦鬣狗龙腾虎踯缦田媚悦蒙庄谋国铙鼓闹头贫隘浅知綦连清偿庆唁热呓日锻月鍊日射生业神谟庙筭市场体系仕户授田数念松柏之志提要推敚违执污坳贤首宗县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