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缊黂的意思、缊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缊黂的解释

用乱麻作絮的冬衣。《列子·杨朱》:“昔者 宋国 有田夫,常衣緼黂,仅以过冬。” 张湛 注:“緼黂,谓分弊麻絮衣也。” 宋 晁补之 《同毕公叔饮城东》诗:“何必悲无衣,緼黂聊御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缊黂”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由“缊”和“黂”二字组合而成:

  1. 缊(yùn)
    本义指乱麻或旧絮,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乱枲(麻)也”,也引申为粗布衣服,例如《论语》“衣敝缊袍”。此外,“缊”可通“蕴”,表示积聚、包含之意。

  2. 黂(fén)
    古义指麻的子实,或麻制的衣物材料。《玉篇》释为“麻子也”,《广韵》则提到“枲实”,即麻的果实。也有文献将“黂”解释为粗麻布。

合解
“缊黂”可能指用乱麻、旧絮或粗麻制成的衣物,形容材质粗糙简朴的服饰,常见于古籍中对贫者衣着的描述。但因该词极罕用,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考据。建议确认原典出处或语境以获取更精准的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缊黂

缊黂(yūn dī)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分组成:缊和黂。缊是由织结与纟组成的,是表示纺织或编织的意思;黂是由黑和犬组成的,表示黑色的斗篷。

拆分部首和笔画:

缊的部首是网,共有9画;黂的部首是黑,共有12画。

来源:

《缊黂》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中,意为“黑色的斗篷”。在古代,黑色的斗篷是贵族或高官的标志,代表着尊贵和权力。

繁体:

缊黂的繁体字是緼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缊黂在古代写法中的部分字形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与现代相似的结构和意义。

例句:

1. 他穿着一件缊黂,看起来非常有气质。

2. 这幅画用黑色的缊黂勾勒出了夜晚的神秘感。

组词:

缊黂可以作为主要词或部分组成其他词语,如缊绣(表示使用缠绕、编织的方式绣制)、缊绰(表示纷乱、错综复杂)、黂纩(表示黑色的丝绢等)。

近义词:

缊黂的近义词有:黑缀、御斗、御犬。

反义词:

缊黂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通过与其他词的对比来凸显它的意义,如白缥、帛衣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