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税的意思、公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税的解释

官家所收赋税。《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 汉 郑玄 笺:“ 魏 君薄公税,省国用,不取於民。” 唐 刘长卿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诗:“来问 周 公税,归输 汉 俸钱。”《通典·食货七》:“论曰:自 建中 初,天下编甿百三十万,赖分命黜陟,重为案比,收入公税,增倍而餘,遂令赋有常规,人知定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税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公税指古代由国家征收的赋税,属公共财政范畴。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公税”即“官府的税收”,区别于私人租税(如地主向佃户收取的地租),特指中央或地方政府强制征收的财物或劳役,用于国家治理和公共事务开支 。

二、历史背景与特征

  1. 征收主体:

    公税由官府(中央或地方政权)统一征收,体现国家权力。例如唐代“租庸调制”中的田租、户税均属公税范畴 。

  2. 用途:

    主要用于军费、官俸、公共工程(如水利、驿道)及赈灾等,具有公益性。《盐铁论》载:“公税以给军旅、城防之需” 。

  3. 强制性与无偿性:

    古代法律明确规定拒缴公税属犯罪行为。如《唐律疏议》对“输课税物违期”者施以杖刑 。

三、与现代税收的区分

公税不同于现代“税收”概念:

四、文献例证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唐律疏议译注》(中华书局,2019)
  3.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网络扩展解释

“公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有一定的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公税(拼音:gōng shuì)指由政府向公民征收的税款,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主要用于维持国家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古代文献中多指“官家所收赋税”,如《诗经》注释提到“魏君薄公税”(减少官方赋税)。

二、历史来源

  1. 古代赋税制度
    公税在古代主要指国家征收的常规税种,例如《通典·食货七》记载,唐代通过“公税”规范赋税制度,使其成为国家财政的稳定来源。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句“来问周公税”也侧面反映了公税的历史存在。

  2. 词义演变
    汉代郑玄在《诗经》笺注中将“公税”与“省国用”关联,强调其作为国家治理工具的作用。现代则扩展为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各类税种。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概念

如需更多历史文献案例,可参考《通典》《诗经》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摆钟邦颂不名一文惨悴敞口畅洽吵殃子出版所呆獃獃掉讦都堂遁名匿迹二尺四寸法理方圜弓皮工作者关牡龟孙贵踊毫不介意嘿哎黄焦焦胡扯伙器豁嘴鰗鮧家规进册金神沮屈棱侧丽景林牙临止挛胊木屐穆行南天门黏叶曲闉取尤热落日晚若涉渊水射牛神交折杨石铫手爪子肃迈汤厨挑雪填井挺确驼绒完璧文课午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