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完好的玉石。比喻完美的人或事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言事·疏论夺情》:“ 林庄敏 一代名臣,非后生所敢擅议,此事亦完璧之瑕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入 湖南 后,除《岳阳楼》一首外,并少完璧。” 夏衍 《<上海屋檐下>自序》:“这近乎完璧的人选鼓动我对于剧本上演的兴致。”
(2).旧时用以比喻处女。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高宗立储》:“ 孝宗 与 恩平郡王 璩 同养於宫中……﹝ 高宗 ﹞尝各赐宫女十人, 史丞相 浩 时为 普安 府教授,即为王言:‘上以试王,当谨奉之。’王亦以为然。閲数日,果皆召入。 恩平 皆犯之矣, 普安 者,完璧也。已而皆竟赐焉,上意遂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汝女犹完璧,无疑我始乱终弃也。”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法外纵淫》:“ 河南 一巨室……恒蓄幼妾三四人,至二十岁,则治奩具而嫁之,皆宛然完璧。”
(3).比喻将原物完好地归还或退回。《西游记》第六十回:“千万借扇搧灭火焰,保得 唐僧 过山,即时完璧。” 明 王世贞 《与龚克懋书》:“来币却,附使完璧。”参见“ 完璧归赵 ”。
“完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本义
指“完好的玉石”,后引申为完美无缺的人或事物。例如:
特殊比喻
旧时特指保持贞洁的处女。例如:
“完璧”一词兼具具体与抽象含义,既可形容事物完美,也承载历史文化中的特殊隐喻(如贞洁),更因典故成为诚信守约的象征。其丰富内涵需结合语境具体理解。
《完璧》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意为完成或完善一件事情。通常用来形容工作、计划或任务的完成得非常完美、无懈可击。
《完璧》这个词由“王”和“玉”两个部首组成。
“王”为3画,表示玉石。而“玉”则为5画,代表宝贵的石头。
《完璧》的源自《庄子·外篇·养生主》:“君子曰:‘取短养长。取柔养刚。取白养辟,取小养大。止人之有不止者,吾观其所取,其有未足者,彼亦有此’,故曰:其取不遗,完璧归赵。”这里的“完璧归赵”是指完好的玉石璧归还给赵国,意为保持事物的完整和完美。
若以繁体字来书写,《完璧》则为《完闢》。
《完璧》在古代有着多种不同的写法,例如:“完毕”、“玉徧”、“完破”等,这些写法都有一定的传世文献记载。
1. 他的演讲内容通顺完璧,毫无瑕疵。
2. 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完璧归赵。
1. 完美: 指事物做得无可挑剔,没有任何缺点。
2. 完善: 指将不完整或不完美的事物加以改进,使其变得更完整。
3. 完整: 指事物没有任何缺失或残缺,是指事物的完全性。
1. 无懈可击: 指事物十分完美,没有任何瑕疵或漏洞。
2. 尽善尽美: 指做事非常完美,毫无缺憾。
1. 不完整: 相对于《完璧》而言,指事物不完整,有部分缺失。
2. 残缺: 相对于《完璧》而言,指事物有部分破损或缺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