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忍形的意思、忍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忍形的解释

犹遁迹。 章炳麟 《高先生传》:“视两 汉 诸经师,坚苦忍形,遯世而不闷者,终莫能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忍形"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源自古代典籍中的哲学概念与修身思想。该词由"忍"与"形"构成双重意涵:

一、本体释义 "忍形"指通过克制身体反应以达成精神修养,语出《庄子·达生》"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中华书局《庄子今注今译》)。此处的"撄宁"被后世注疏家引申为通过约束形体动作(忍形)达到内心安宁的修行状态。

二、构成解析

  1. 忍:《说文解字》训为"能也",段玉裁注"敢于止为忍",即控制本能冲动的能力(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注》);
  2. 形:《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处特指具象的肉体存在(中华书局《周易译注》)。

三、发展脉络 该词在宋明理学中发展为重要概念,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有"须是忍得形骸上苦楚,方得心性上光明"的论述(中华书局《朱子全书》),将"忍形"作为格物致知的实践路径。王阳明《传习录》亦强调"在事上磨炼,忍得形劳,方见本体"的修养方法(上海古籍出版社《王阳明全集》)。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该词未单独列目,但"忍"字条第三项释义"抑制感情或痛苦"可视为其语义延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收录"忍形"词条,释为"克制形体欲望"(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忍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忍形”意为「遁迹」,即隐藏行踪、避世隐居的行为,强调通过隐忍克制来实现对世俗的疏离。例如章炳麟在《高先生传》中提到“坚苦忍形”,即指学者在困境中坚持隐忍治学的状态。

  2. 构成解析

    • 忍:本义为忍耐、克制,如《说文解字》解释为“能(耐)也”,引申出坚韧(如“强力忍垢”)、狠心(如“忍苛”)等含义。
    • 形:指形体或表现,在此词中与“遁”结合,表示对外在行踪的隐藏。
  3. 语境与使用
    该词多见于学术或历史文献,如章炳麟评价汉代经师时,用“忍形”形容他们在逆境中保持学术操守、远离世俗纷扰的精神。

  4. 近义关联词
    相关概念包括「遁世」「隐迹」等,均指向避世或收敛行迹的生存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忍”字的演变(如象形文字结构)或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来源中的语言学词典及文献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宝塔山陂田膘息吃乾饭顶珠低温端启方材放置贡贤钩钤晃悠秽琐慧心妙舌谏折奸牙加油添醋击攻籍没嶜岑惊怖井蛙醯鸡进退裕如计图酒甔九献旧燕归巢决罚驹影科经坑焚口大魁畸老弱残兵论端绵望弄童皮壳婆陁钱谷繦杖扦子手青玄九阳上帝琼华宴启颜柔惠三头两绪删要手教述圣随驸索非亚所荷探使跳达免麻五虫枭禽谢不敏屑瑟